[发明专利]基于互联网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42790.8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0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庆;王红;顾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Q9/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互联网 节能 计量 数据 监管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废物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互联网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系统,所述能源消耗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所述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所述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对空气污染情况数据模块,所述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对水土污染情况数据模块。本发明通过数据监管系统对能源消耗与污染情况进行收集,同时严格把控各个区域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情况的具体数值,从而达到了改善现有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数据统计的不透明性,平衡了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重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物排放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互联网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在实际操作及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各个区域的能源消耗情况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情况大多需要定期进行统计反馈,继而造成了工作人员的臃冗情况,以至于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信息数据不够透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基于互联网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系统,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互联网的节能减排计量数据监管系统,包括数据监管系统,所述数据监管系统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能源消耗计量单元,所述能源消耗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所述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所述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对空气污染情况数据模块,所述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可再生能源对水土污染情况数据模块,所述能源消耗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清洁能源消耗计量模块,所述能源消耗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所述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不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所述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不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所述不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不可再生能源对空气污染情况数据模块,所述不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不可再生能源对水土污染情况数据模块;
所述数据监管系统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信息数值统计单元,所述信息数值统计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区域能源消耗统计模块,所述信息数值统计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区域污染情况统计模块;
所述数据监管系统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污染排放计量单元,所述污染排放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空气污染计量模块,所述空气污染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有害气体计量模块,所述空气污染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温室气体计量模块,所述污染排放计量单元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水土污染计量模块,所述水土污染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水源污染计量模块,所述水土污染计量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信号连接有土壤污染计量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能源消耗计量单元的输出端有三处,分别通过信号连接在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入端、清洁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有两处,分别通过信号连接在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入端与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程序的输出端有两处,分别通过信号连接在可再生能源对空气污染情况数据模块的输入端与可再生能源对水土污染情况数据模块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不可再生能源消耗计量模块的输出端有两处,分别通过信号连接在不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已用计量模块的输入端与不可再生有污染能源已用计量模块的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贸酝领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27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