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方法以及传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9114.5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雨键;王岚;王均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38;H01Q5/28;H01Q5/30;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重构 双频 传输 方法 以及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方法以及传输结构,涉及传输线技术领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双频传输线所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该传输结构包括波导子结构以及电磁带隙子结构,电磁带隙子结构沿电磁波的传输方向设置,电磁带隙子结构对处于预设频段的电磁波呈现带阻特性,电磁带隙子结构用于对其上方的处于预设频段的电磁波进行阻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传输的电磁波;通过波导子结构对待传输的电磁波进行传输;如果待传输的电磁波的频率处于预设频段,则通过电磁带隙子结构对其上方的待传输的电磁波进行阻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传输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方法以及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传输线是微波电路以及天线的基础,也是无线系统架构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求不断拓宽频谱范围,对多频化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微波设备和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多频段共口径天线技术、多频小型化电路设计,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对多频系统的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促使了新型传输线的发展。
但是,对于现有的双频段传输线存在着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方法以及传输结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双频传输线所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方法,应用于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结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波导子结构以及电磁带隙子结构,所述电磁带隙子结构沿电磁波的传输方向设置,所述电磁带隙子结构对处于预设频段的所述电磁波呈现带阻特性,所述电磁带隙子结构用于对其上方的处于所述预设频段的所述电磁波进行阻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所述电磁波;
通过所述波导子结构对所述待传输的所述电磁波进行传输;
如果所述待传输的所述电磁波的频率处于所述预设频段,则通过所述电磁带隙子结构对其上方的所述待传输的所述电磁波进行阻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可重构双频段的传输结构,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以及第一电磁带隙子结构;
所述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包括第一介质基片、第二介质基片、底面覆盖金属层以及顶面覆盖金属层;所述底面覆盖金属层、所述第一介质基片、所述第二介质基片以及所述顶面覆盖金属层由下自上连接;所述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用于对电磁波进行传输;
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子结构位于所述传输结构的中心;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子结构沿所述电磁波的传输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子结构对处于第一预设频段的所述电磁波呈现带阻特性,所述第一电磁带隙子结构用于对其上方的处于所述第一预设频段的所述电磁波进行阻断。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的宽度为9.8mm;
所述第一介质基片的高度为0.762mm,介电常数为3.66;
所述第二介质基片的高度为0.202mm,介电常数为3.54;
所述底面覆盖金属层以及所述顶面覆盖金属层的高度为0.035mm。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还包括:
周期性金属通孔;
所述周期性金属通孔为单列,分别设置于所述基片集成波导子结构的两端,沿所述电磁波的传输方向设置;
所述周期性金属通孔的直径为0.4mm,孔径间距为0.7mm,高度为0.96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9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