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及气体分析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8301.1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1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正中;鲁效平;贾冬冬;王世林;唐宇;盛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42;G01N1/44;B01D46/00;B01D46/70;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士强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分析 预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及气体分析预处理方法,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包括取样管路,取样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取样探头、制冷单元、第一级汽水分离装置以及制热单元,取样探头用于获取待测气体,取样管路经过制热单元后与分析室内的分析仪器相连,制冷单元和制热单元之间设置有湿度测量装置和取样泵;还包括温湿控制模块,温湿控制模块分别与制冷单元、制热单元、湿度测量装置和取样泵电连接,温湿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制冷单元调节制冷功率、控制制热单元调节制热效率以及控制取样泵调节取样管路内的气体流量。该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通过温湿控制模块能够去除湿度和温度的干扰,提高气体的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及气体分析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CO2气体排放浓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红外光谱吸收法、气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其中红外光谱吸收法由于其具有测量范围宽、选择性好、响应速度快及适于在线测量等明显优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CO2气体浓度在线监测的主要方法。
红外光谱吸收法是基于不同气体对红外光具有不同吸收光谱的朗伯-比尔(Lambert-Beer)原理实现的,且红外光的吸收强度与气体浓度直接相关。现阶段我国用于监测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也是以红外光谱吸收法为主。
传统红外检测方法,传感器受样气的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而且存在交叉干扰问题,进而导致检测误差较大。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可以精确控制工业CO2气体温湿度以减小检测误差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及气体分析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检测设备受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而且存在交叉干扰进而导致检测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包括:
取样管路,所述取样管路上依次设置有取样探头、制冷单元、第一级汽水分离装置以及制热单元,所述取样探头用于获取待测气体,所述取样管路经过所述制热单元后与分析室内的分析仪器相连,所述制冷单元和所述制热单元之间依次设置有湿度测量装置和取样泵;
还包括温湿控制模块,所述温湿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制冷单元、所述制热单元、所述湿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取样泵电连接,所述温湿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制冷单元调节制冷功率、控制所述制热单元调节制热功率以及控制所述取样泵调节所述取样管路内的气体流量。
该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通过在取样管路上设置取样探头,用于获取待测气体,待测气体依次经过制冷单元、第一级汽水分离装置及制热单元进入分析仪器,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还包括温湿控制模块,温湿控制模块与制冷单元、制热单元湿度测量装置和取样泵电连接,温湿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制冷单元调节制冷功率、控制制热单元调节制热功率以及控制取样泵调节取样管路内的气体流量,以去除湿度和温度的干扰,提高气体的检测精度。
作为上述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光伏发电设备和储能设备,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用于对所述取样管路上的耗电设备以及所述储能设备进行供电,所述储能设备用于储存所述光伏发电设备产生的电能。
光伏发电设备为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提供绿色、稳定的电源,储能设备便于对电能进行储存,以便于各耗电设备的使用。
作为上述气体分析预处理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取样探头和所述制冷单元之间;
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过滤器相连通,和/或对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的表面进行吹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未经卡奥斯工业智能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83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