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35244.1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有亮;王朝;杨科迪;张铎;崔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40/04;G06F21/64 |
代理公司: | 贵阳知沃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20 | 代理人: | 任文婷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离 数据 交易 确权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方法,通过变色龙哈希算法、短签名算法、数据交易算法以及签名算法分别形成源数据D的变色龙哈希h、第一验证参数R、变色龙短签名σ、变色龙碰撞对签名(D',R')以及指定验证者签名(β,τ),最终在源数据D的使用者对应的第三终端分别进行源数据D的完整性、第一用户对源数据D的收益权、第二用户对源数据D的管理权以及第三用户对源数据D的使用权的校验,实现权属标签的不可篡改和伪造,解决了目前权属信息的生成与验证主要采用传统标签标注方式,潜在着篡改权属信息风险,难以确保三方权属的公开可验证性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 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要素市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有助于规 范数据市场秩序,助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我国当前的数据产权 界定规则尚未建立,导致数字资产在供应、管理、交易等过程中存在权属威 胁,给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是对数据产权的确定,其保护数据权利人 对数据财产直接控制和支配的权利。在施行的交易规则中,从数据提供者、 管理者、使用者角度提出了“三权分离”的数据确权机制,即收益权、管理 权、使用权。该机制下,由交易中心行使管理权对流通数据的权属进行登 记,明确数据收益权和使用权。但是目前的交易机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权属信息的生成与验证主要采用传统标签标注方式,潜在着篡改权属信息风 险,难以确保三方权属的公开可验证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方法,解决了目前权属 信息的生成与验证主要采用传统标签标注方式,潜在着篡改权属信息风险, 难以确保三方权属的公开可验证性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三权分离的数据交易确权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对应的第一终端、第二用户对应的第二终端以及第三用户对应 的第三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源数据D以及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第二用户的变色龙公 钥通过变色龙哈希算法生成变色龙哈希h以及第一验证参数R;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变色龙哈希h以及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第一用户的 私钥xP,通过短签名算法生成变色龙短签名σ;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源数据D、所述变色龙哈希h、所 述第一验证参数R以及所述变色龙短签名σ;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第三终端对应第三用户对所述源数据D的申请信息 D';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xM、所述变色龙哈希h、所述数 据D以及所述第一验证参数R,通过数据交易算法生成所述申请信息D'的第 二验证参数R',形成关于(D,R)的变色龙碰撞对签名(D',R');
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私钥xM以及所述第三用户的公钥yU, 通过指定验证者签名算法生成所述第三用户的指定验证者签名(β,τ);
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三终端发送所述源数据D、所述变色龙哈希h、所 述第一验证参数R、所述变色龙短签名σ、所述变色龙碰撞对签名(D',R')以及 所述指定验证者签名(β,τ);
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变色龙公钥所述变色龙哈希h以 及所述第一验证参数R,通过第一校验算法对所述源数据D的完整性进行校 验;
所述第三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公钥yP、所述变色龙哈希h以及所述 变色龙短签名σ,通过第二校验算法对所述第一用户对所述源数据D的收益 权进行校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5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植物组织的限制性固定包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鱼礁上的监视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