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识读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4355.0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21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汪洋;田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任文生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RFID识读方法和设备,方法包括:根据上一识读轮确定得到的当前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确定当前识读轮对应的编码方式;并在当前识读轮中,以当前识读轮对应的编码方式,以及上一识读轮更新后的各频点状态信息以及初始频点列表确定得到的当前频点列表,对射频场内标签进行动态识读。通过当前识读轮的EPC成功接收成功率与时隙编号确定当前识读轮的下一轮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通过依次将所述当前频点列表中各频点的频点时隙成功率进行迭代比对,得到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并更新频点状态信息。本申请可有效避免场景内的同频干扰和标签位置变动带来的识读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升复杂环境中的识读效率和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识读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利用射频信号及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进行双向通信,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并进行信息交换的、实用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于生产、物流、销售等需要收集和管理大量数据的领域。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读写器和标签共享着同一无线信道,因此必然存在信道争用的问题,即发生碰撞。而如何快速有效识别出射频场中的大量标签,即防碰撞,是RFID系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RFID行业比较广泛地使用了ISO/IEC推出的ISO/IEC 18000-6C技术标准,ISO/IEC 18000-6C协议采用的是基于随机数产生器的随机时隙算法,其虽然能通过随机时隙算法,解决多标签之间的随机碰撞问题,却无法很好地解决读写器间同频干扰和标签位置变动带来的识读效率下降问题。
因此,读写器间干扰和标签位置变动带来的识读效率下降问题成为当前RFID识读亟需解决的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RFID识读方法和设备,用于有效避免场景内的同频干扰和标签位置变动带来的识读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升复杂环境中的识读效率和适应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RFID识读方法,包括:
根据当前识读轮前的环境探测时间侦听到的场景内各种编码方式对应的前导码次数,以及所述当前识读轮的上一识读轮确定得到的所述当前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确定所述当前识读轮对应的编码方式;
在当前识读轮中,以所述当前识读轮对应的编码方式,以及,基于所述当前识读轮的上一识读轮更新后的各频点状态信息以及初始频点列表确定得到的当前识读轮的当前频点列表,对射频场内标签进行动态识读;
通过所述当前识读轮的EPC成功接收成功率与时隙编号得到的多项式曲线函数,并经二阶导数比对计算,确定所述当前识读轮的下一轮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
通过依次将所述当前频点列表中各频点的频点时隙成功率进行迭代比对,得到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并更新频点状态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当前识读轮为第一个识读轮的情况下,还包括:
所述当前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为依次选择FM0、Miller2、Miller4、Miller8的顺序;
所述当前识读轮的当前频点列表为所述初始频点列表。
可选的,所述根据当前识读轮前的环境探测时间侦听到的场景内各种编码方式对应的前导码次数,以及所述当前识读轮的上一识读轮确定得到的所述当前识读轮的编码选择顺序,确定所述当前识读轮对应的编码方式,包括:
依次以场景内各种编码方式进行侦听并分别持续侦听对应的侦听时间,每两次侦听间隔时间相同;
分别统计各种编码方式在对应的侦听时间内,侦听到的前导码次数C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4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