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信誉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0246.1 | 申请日: | 2022-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9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荔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4;G06F21/64;G06F21/6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合肥北极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39 | 代理人: | 刘苗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信誉 管理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誉管理方法、平台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一方面通过区块链平台来记录作为第一服务端的各个应用程序中的信誉信息并使用非对称加密来保护用户隐私,使得第一服务端之间的信誉数据达成共识、互相共享,能够更加高效的整合利用原本互相封闭的信息,使得不诚信者无法使用同一身份标识在其他应用程序注册,提高不诚信行为需要承担的代价。另一方面,加入了第三服务端背书机制,在第二客户端被判定为恶意用户后提供救济途径。于此同时,还通过平台类型标识对信誉数据进行分类,为各数据使用方使用信誉数据提供便利,降低运维成本。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誉管理方法、平台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应用程序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通常需要维护一套用户信誉管理系统来规避恶意用户对应用程序的滥用。然而,由于各个应用程序之间的信誉管理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不诚信用户在被一个应用程序封禁后很可能在其他应用程序中继续滥用服务,且维护信誉管理系统的成本较高,许多小平台无法承担高昂的开发维护费用,导致信誉管理系统整体利用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当然可以考虑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誉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誉数据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管理和共享,规避传统中心化系统可能存在的信息泄露及数据篡改风险。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接入区块链平台,信誉数据会更加的泛化,而某一应用程序可能仅针对性的需要其中一种类型的信誉数据,如购物型的应用程序针对性的需要购物类型的信誉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誉管理方法、平台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誉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客户端向第一服务端发送信誉数据包,其中,所述信誉数据包包括第一身份标识及第一信誉评分,所述第一信誉评分是由所述第一客户端生成的;
所述第一服务端使用第一公钥对所述第一身份标识进行加密生成第二身份标识,并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及所述第一信誉评分打包至第一信誉交易发送到区块链平台,同时将所述信誉数据包进行存储;所述第一公钥由所述区块链平台生成并公开,且所述第一公钥是唯一的;
所述区块链平台根据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信誉交易进行合法性验证;当所述合法性验证成功时,将所述第一信誉交易添加平台类型标识后存入存储域并上链。
优选地,所述区块链平台,根据所述智能合约对所述第一信誉交易进行合法性验证,包括:
当第一服务端公钥地址包含于公钥地址集合中时,确定所述合法性验证成功,当所述第一服务端公钥地址不包含于所述公钥地址集合中时,确定所述合法性验证失败;
所述公钥地址集合是预先设置于所述智能合约存储域中的,所述第一服务端公钥地址包含于所述第一信誉交易中。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服务端监听所述区块链平台;
当所述区块链平台上有新区块上链时,所述第二服务端获取所述新区块,并根据所述新区块中的所述第二身份标识和所述平台类型标识获取所述区块链平台中对应的第一信誉评分集合,根据所述第一信誉评分集合计算生成第二信誉评分,并将所述第二身份标识、所述平台类型标识及所述第二信誉评分打包成第二信誉交易发送至所述区块链平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第二客户端向所述第一服务端发送注册数据包,其中,所述注册数据包包括所述第一身份标识;
所述第一服务端对所述注册数据包进行恶意用户验证;当所述恶意用户验证成功时,将所述注册数据包进行存储;当所述恶意用户验证失败时,丢弃所述注册数据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0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