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1490.1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2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沈勇;王晓娟;莫怡晖;梅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华特不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B01D53/04;B01D53/78;B01D53/50;C21D9/00;C21D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昱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3 | 代理人: | 周朝 |
地址: | 31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退火炉 废气 处理 系统 及其 工艺 | ||
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工艺,属于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有与不锈钢退火炉连接的废气收集管,废气收集管连接有脱硫罐集成,脱硫罐集成上连接有废气排气管道;脱硫罐集成上具有与其配合的气体进入总管和碱液进入总管;还具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废气收集管、气体进入总管、碱液进入总管、废气排气管道和脱硫罐集成上的阀门;通过控制阀门的启闭来调节脱硫罐集成内的PH值实现废气的完全脱硫。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剂既能采用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还可以采用吸收法对废气进行治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处理工艺及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环境不友好的化学物质,空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硫等物质容易带来酸雨等生态问题,给生态环境和生命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在公开号为CN113058412A的文件中,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来取代氢氧化钙水溶液作为脱硫剂,来解决氢氧化钙在水中溶解度不高,氢氧化钙水溶液游离态的活性钙离子含量不高,从而影响脱硫效果这个问题。
但是由于不锈钢退火炉排出的废气在1000℃以上,NaOH水溶液跟高温废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而且高温还会蒸发部分水,使得氮氧化物无法正常的发生水合反应生成HNO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氨水作为脱硫剂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废气处理系统,具有与不锈钢退火炉连接的废气收集管,废气收集管连接有脱硫罐集成,脱硫罐集成上连接有废气排气管道;
脱硫罐集成上具有与其配合的气体进入总管和碱液进入总管;
还具有控制器,控制器包括设置在废气收集管、气体进入总管、碱液进入总管、废气排气管道和脱硫罐集成上的阀门;
通过控制阀门的启闭来调节脱硫罐集成内的PH值实现废气的完全脱硫。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脱硫罐集成具有四级,为第一脱硫罐、第二脱硫罐、第三脱硫罐和第四脱硫罐,上述脱硫罐依次首尾连接。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阀门有设置在废气收集管上的第一阀门,设置在废气排气管道上的第二阀门;
还有气体进入总管上带有第三阀门的气一支管与第一脱硫罐连通,带有第四阀门的气二支管与第二脱硫罐连通,带有第五阀门的气三支管与第三脱硫罐连通,带有第六阀门的气四支管与第四脱硫罐连通;
还有碱液进入总管上带有第七阀门的支管与第一脱硫罐连通,带有第八阀门的支管与第二脱硫塔连通,带有第九阀门的支管与第三脱硫罐连通,带有第十阀门的支管与第四脱硫罐连通。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第一脱硫罐、第二脱硫罐、第三脱硫罐和第四脱硫罐都具有罐体,罐体包括位于中部腔体处的废气进入管、位于顶部腔体处的废气输出管,罐体的底部腔体内具有碱性液体,废气进入管伸入液面下,经弯折排列后形成一个的废气管层,废气管层内的废气进入管上设有若干排出废气的通孔;
顶部腔体内具有吸附层,废气经吸附层后进入废气输出管内;
第一脱硫罐上的废气进入管与废气收集管连接,第四脱硫罐上的废气输出管与排气管道连接。
作为可实施的方式,罐体的中部腔体与顶部腔体之间具有隔板,隔板上具有至少一组废气通道,废气通道具有位于在中部腔体内的挡板,挡板通过至少两个固定杆固定在隔板上。
第二方面:一种基于第一方面中任意一种不锈钢退火炉的废气处理系统的不锈钢退火炉的废气处理工艺,具有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华特不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华特不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14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