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变电设备健康码核验及校正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121200.3 | 申请日: | 2022-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0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殷军;闻煜峰;赵振敏;丁磊明;倪国强;赵玉成;申志成;王耀升;张子豪;徐东辉;卞寅飞;沈培栋;李伟杰;陈轶平;魏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 |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 地址: | 314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 设备 健康 核验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变电设备健康码核验及校正方法,涉及健康码识别领域;目前,采集健康码存在噪声干扰,影响后续采集的定位和操作难度;本发明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块,区域提取模块、校正处理模块和解码模块,所述图像预处理模块用于针对光照不均和噪声的健康码校正,所述区域提取模块用于对健康码边缘进行核验定位,所述校正处理模块用于对健康码角度倾斜、几何失真和曲面进行校正处理,解码模块用于对健康码采样并依据编码规则将数据值位流转变为数据值字符,得到信息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光照不均情况下的健康码进行阈值分割处理时尽可能地保留有用信息,对健康码信息影响极小,并通过连通域滤波滤除杂散噪声点,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健康码识别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变电设备健康码核验及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设备健康码应用是借鉴个人健康码而提出的。个人健康码目前具备了(1)个人健康信息登记、(2) 电子通行证、(3)扫码验证应用、(4)防疫健康码和(5)一码就医等功能。设备健康码正是借鉴了这一思想,融合了电力设备管理自身特点,针对电网设备管理短板而设计提出的。
满足了设备分类分级管理的需求。电力设备数量、种类、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企业需要精益化地安排运维检修工作,设备分类分级管理需求突出。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评价体系是一套客观的、自完备的规则体系,但实际使用中存在灵活性不足,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采集手段不丰富,较难真实反映设备状态。而现场一线人员对设备的状态了解往往更为直接和准确,设备健康码则以此作为改进,实现设备分级分类管理。
实际应用场合使用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健康码图像时,普遍存在着光照不均、模糊等问题,在健康码图像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噪声干扰图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后续的定位和校正的准确性,并且使得后续操作难度加大,算法处理速度变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设备健康码核验及校正方法,可以减少健康码光照不均、模糊问题对后续采集的影响,可以去除噪声干扰图像,提高后续采集的定位,减少后续操作难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变电设备健康码核验及校正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模块,区域提取模块、校正处理模块和解码模块,所述图像预处理模块用于针对光照不均和噪声的健康码校正,所述区域提取模块用于对健康码边缘进行核验定位,所述校正处理模块用于对健康码角度倾斜、几何失真和曲面进行校正处理,解码模块用于对健康码采样并依据编码规则将数据值位流转变为数据值字符,得到信息结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采集的健康码图像进行预处理操作,利用加权平均值方法对扫描到的图像做处理,再用中值滤波法做去噪处理,最后采用分子块法对光照不均图像做二值化处理,从而得到预处理后的健康码图像;
步骤S2、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检测、定位和提取出健康码,采用国家标准译码算法中的定位方法,依据位置探测图形对健康码做检测定位处理,得到位置探测图形后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为基础来提取健康码区域;
步骤S3、健康码进行校正处理,对不同图像按照不同方法进行校正处理,分别为仿射变换校正、反透视变换校正和曲面区域拟合校正,从而得到校正处理完成后的健康码图像;
步骤S4、经过所有处理后点击解码识别按钮,系统自行调用解码模块,对健康码进行识别,得到其中所包含的信息内容。
优选的,步骤S1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1、开始对二值化后的二维条码图像进行扫描,旋转角度θ=0,跳转至步骤S22;
步骤S22、以单位行像素为单位,由上到下扫描,记录所有黑白像素比例近似1:1:3:1:1 的位置,跳转至步骤S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1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