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方法及其采样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9607.2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3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蔡桢;常艳春;费勇;胡奇丰;余耀君;吴俣;姚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湖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34 |
代理公司: | 湖州果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365 | 代理人: | 汤荷芬 |
地址: | 31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生物 垂直 水柱 采样 方法 及其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浮游生物采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方法及其采样工具,包括保护筒,保护筒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提拉组件;提拉组件包括设置在保护筒外侧的固定柱,固定柱上开设有轴槽,轴槽内转动连接有提拉杆,固定柱位于轴槽的上方开设置有条形槽,条形槽贯穿保护筒的内壁,条形槽与轴槽连通,条形槽内滑动设置有固定杆,提拉杆上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形状呈L形,滑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一端相抵,保护筒的内部安装有滤网组件,滤网组件的下端连接有样品瓶,用于存放采样浮游生物,在滤网组件外侧套有保护筒,可以起到对滤网组件保护的作用,提高滤网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浮游生物采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方法及其采样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研究湖泊水库的生物多样性与水体质量,需要对水体进行采样分析研究,而浮游生物能够直观的反应水体的质量与生物多样性。
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0129553.2的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于黑臭水体的浮游生物采样装置,通过在采样筒的内部设有卡接件,采样筒通过卡接件连接有采样斗,采样斗的尾端连接有采样瓶,采样筒的一端连接有滤网,滤网将采样斗罩在采样筒的内部,采样斗的开口朝向滤网,采样斗分布有透水孔;采样筒的另外一端形成有外排口,外排口与采样瓶之间设有处于采样筒内部的水泵,水泵将滤网侧的水体通过采样斗引向外排口,采样瓶对进入采样斗的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进行拦截采样。该实用新型针对采样水域、湖泊和河段水深较浅、悬浮物较多的特点,实现浮游生物样品的有效采样,具备效率高、操作简单、技术可靠、成本低,易于推广等诸多特点,还完全可以用于正常水体的浮游生物采样。
但是上述现有的浮游生物采样工具,一般就是一个呈锥形状的滤网结构,形状像捕蝶网,并且在滤网的开口处连接绳子,然后连接一个手持杆,使用时,手持杆子在水中左右晃动,使浮游生物进入到过滤网内,然后呈竖直状态,将滤网中的水排空,使样品瓶中的存留有盛有浮游生物的水,到达实验室以后,将样品瓶下的阀门打开,对样品瓶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取样。但是这个过程中过滤网,在水中晃动容易损坏,另外由于浮游生物在水体内分布并不均匀,常有垂直分布的特性,仅取表层水样无法很好的代表监测点位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因此需采集垂直混合样。现行垂直混合样采集多为将采水器放置到预设的各水层(如水面下0.5m处、1/2 透光层处、透光层底部等)分别采样后混合,由于预设水层是否准确未知,样品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方法及其采样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浮游生物采样工具,一般就是一个呈锥形状的滤网结构,形状像捕蝶网,并且在滤网的开口处连接绳子,然后连接一个手持杆,使用时,手持杆子在水中左右晃动,使浮游生物进入到过滤网内,然后呈竖直状态,将滤网中的水排空,使样品瓶中的存留有盛有浮游生物的水,到达实验室以后,将样品瓶下的阀门打开,对样品瓶中的浮游生物进行取样。但是这个过程中过滤网,在水中晃动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方法,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在保护筒的底部放置配重块,然后将滤网安装在保护筒内,将样品瓶固定在滤网的下端,在保护筒的上方连接有绳索或连接杆,绳索或连接杆的长度可以根据要测定的深度进行设定不同的长度;
下水作业:将保护筒缓慢垂直沉入水中,在沉入水中的过程中,需要将绳子缓慢下方,可以起到对滤网进行保护;
上升提拉:将下降到适合位置的保护筒,缓慢向上提拉,提拉出水面后,打开样品瓶下方的发明,将样品瓶中的水取出,存放在试管中待用;
清洗:将装置放置在水中进行清洗,然后晾晒干,存放起来。
一种浮游生物垂直水柱采样工具,包括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的上方外侧设置有提拉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湖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未经浙江省湖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9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毒耐候手表带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POS安全控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