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异构系统环境的外部设备适配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9335.6 | 申请日: | 202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9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嫦欣;陈锦祥;李粤;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562 | 分类号: | H04L67/562;H04L67/563;H04L67/60;G06F13/42;G06F13/38;G06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田勇;任默闻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系统 环境 外部设备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异构系统环境的外部设备适配的方法及装置,可应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系统环境中的应用模块发起外部设备调用请求信息的情况下,接收所述转发器转发的所述调用请求信息,解析所述调用请求信息,并将解析后的调用信息通过所述转发器发送给外部设备,接收所述转发器转发的来自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将所述外部设备交互结果进行解析并生成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并通过所述转发器将所述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反馈给所述应用模块。通过将应用与外部设备的相互传输解析,快速实现未适配驱动的外部设备在信创异构操作系统上的使用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金融科技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异构系统环境的外部设备适配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的快速崛起,信创终端上应用的外部设备和软件种类繁多,外部设备、软件等型号种类虽各式各样。针对不同的芯片、操作系统、外部设备厂商进行组合适配,针对特定的信创环境,某一特定项目应用进行适配集成,因此,这种改造方案需要与多种软件和硬件进行适配。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针对异构操作系统环境下,部分外部设备在信创操作系统中缺少外部设备的驱动,很多外部设备在缺少信创操作系统适配驱动的情况下,连接到信创终端上后无法使用,极大的浪费了现有资源在信创场景的可重复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异构系统环境的外部设备适配的方法及装置。通过构造中间外部设备代理服务来屏蔽异构系统差异,快速实现未适配驱动的外部设备在信创异构操作系统上的使用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异构系统环境的外部设备适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系统环境中的应用模块发起外部设备调用请求信息的情况下,接收转发器转发的所述调用请求信息,
解析所述调用请求信息并将解析后的调用信息通过所述转发器发送给外部设备,
接收所述转发器转发的来自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
将所述外部设备交互结果进行解析并生成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并通过所述转发器将所述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反馈给所述应用模块。
由此,通过将应用与外部设备的相互传输进行解析,能够快速实现未适配驱动的外部设备在信创异构操作系统上的使用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外部设备通过所述转发器转发的接入信息;
根据所述接入信息找到所述外部设备对应的轻量化驱动;以及
通过所述轻量化驱动识别所述外部设备。
由此,能够快速的匹配外部设备驱动并对外部设备进行识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将所述外部设备交互结果进行解析生成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包括:
通过所述轻量化驱动对已识别的所述外部设备进行函数调用,以及
使用调用的外部设备读写函数将所述外部设备交互结果中的数据进行解析,以生成所述解析后的外部设备交互结果。
由此,通过函数调用以及交互结果的解析,从而能够保证驱动调用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外部设备为基于人机接口设备(HID)协议的USB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9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封边机的高效激光器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零排放BOG循环回收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