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15596.0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3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康旖;敖知琪;刘明伟;王金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21/31;G06F21/32;G06V30/12 |
代理公司: | 广东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02 | 代理人: | 周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服务 自动化 测试 管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识别登录用户信息并进行验证;配置系统参数,初始化系统并加载预设信息;获取测试请求,对待测试的数据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模拟运行评估;对评估结果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生成测试报告,并对报告进行储存管理,本发明通过系统配置模块对自动测试单元进行配置,能针对待测数据的特性对系统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的测试需求,而且自动测试单元可以自主对数据进行识别、纠正、标注以及模拟测试,不仅可以代替传统的测试系统,而且效率高,自主性强,同时在中心数据库的作用下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直接生成分析报告,从而提高了对数据测试的智能化程度以及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服务测试技术领域,具体为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数据在互联网领域的持续增长,各公司都面临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部门内的数据分析主要为公司各部门运维服务,支撑数据共享服务分析、设计、开发到运营的全流程管理,实现电网数字化平台一期数据共享服务管理“可视、可管、可控、可优”的功能,由于现有软件测试管理处在复杂性,没有特别的辅助工具,只是依靠人工处理,在数据量的大情况下,过多人工参与造成重复劳动和低效率,分类和归纳缺乏系统性和一致性,导致人力消耗成本高,缺乏实时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及其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
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识别登录用户信息并进行验证;
S2、配置系统参数,初始化系统并加载预设信息;
S3、获取测试请求,对待测试的数据处理并植入分类标签,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模拟运行评估;
S4、对评估结果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生成测试报告,并对报告进行储存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类标签信息用于根据处理后数据的特性进行归类,且多个标签根据植入的时间节点进行依次排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试报告的展示方式为视频、图标以及文字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测试报告的储存管理以生成的时间节点进行分类。
数据服务自动化测试管理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系统配置模块、自动测试单元和中心数据库,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系统配置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系统配置模块的输出端与自动测试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自动测试单元的输出端与中心数据库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提供管理员登录窗口;所述系统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测试需求对自动测试单元进行配置;所述自动测试单元用于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标记,还用于对数据进行模拟测试以及评估;所述中心数据库用于对评估结果统计并分析,同时生成测试报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用户管理模块包括ID登录单元、人脸识别单元和指纹识别单元;所述ID登录单元用于提供数字密码登录窗口;所述人脸识别单元用于进行人脸扫描登录;所述指纹识别单元用于进行指纹识别登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5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