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网服务交换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00302.7 | 申请日: | 2022-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9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贺仁杰;张春林;陈文链;常江波;闫慧宁;寇克奇;刘伟伟;孙伟东;邢玉轩;吕林珏;于振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军事人力资源保障中心;北京东方通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06 | 分类号: | H04L67/06;H04L67/1095;H04L67/565;H04L6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创赋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72 | 代理人: | 邱晓宁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 交换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跨网服务交换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独立的业务网络,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独立的业务网络间的数据交换时,需包括以下模块:
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用于连接两个独立的业务网络之间的控制模块,进行网络之间的数据摆渡;
请求代理模块:用于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侧的请求数据包,将所述请求数据包通过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传送给服务侧的服务代理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传递的响应数据包并解析,将解析后的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应用客户端;
服务代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跨网数据代理交换设备传送给服务侧的服务代理模块的请求数据包并解析,将解析后的请求数据包发送给请求数据包所指定的目标服务;
还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服务的响应数据包,并将所述响应数据包通过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传送给请求侧的请求代理模块;
所述请求侧指发出请求的客户端所在的业务网络,所述服务侧指请求客户端指定的目标服务所在的业务网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各业务网络中的代理模块在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上进行注册,根据需要建立逻辑链路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数据包为使用服务侧的通信协议封装的请求数据,所述响应数据包为使用请求侧的通信协议封装的响应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代理模块中包括正向代理子模块,用于接收应用客户端发送的请求侧的请求数据包,还用于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相应的请求客户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代理模块中包括反向代理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服务代理模块解析后的请求数据包发送给指定的目标服务;还用于接收目标服务对请求数据包响应后的响应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请求数据包及响应数据包在通过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进行数据摆渡时,按照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要求的格式进行转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代理模块还包括请求汇聚子模块,用于将多个请求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多请求数据包,所述请求代理模块将所述多请求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进行传递,所述服务代理模块将接收的多请求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解析后的多个请求数据包,通过反向代理子模块发送给各请求数据包指定的目标服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代理模块还包括服务汇聚子模块,用于将多个响应数据包汇聚成一个多响应数据包,所述服务代理模块将所述多响应数据包发送给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进行传递,所述请求代理模块将接收的多响应数据包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多个响应数据包通过正向代理子模块发送给各请求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请求数据包及多响应数据包按照所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的传输格式要求进行转换然后再进行数据摆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汇聚子模块接收多个请求数据包的原则是根据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的传输要求,当多个请求数据包的长度达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的传输要求长度,或者当接收多个请求数据包的时间达到预设的时间时,则将多个请求据包或响应数据包进行格式转换然后进行数据摆渡;
所述服务汇聚子模块接收多个响应数据包的原则是根据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的传输要求,当多个响应数据包的长度达到跨网数据交换设备的传输要求长度,或者当接收多个响应数据包的时间达到预设的时间时,则将多个响应数据包进行格式转换然后进行数据摆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军事人力资源保障中心;北京东方通网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军事人力资源保障中心;北京东方通网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03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