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中心浇口式模具的塑胶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7121.3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77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炳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炳基 |
主分类号: | B29C45/72 | 分类号: | B29C45/72;B29C45/73;B29C45/40;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王媛 |
地址: | 124000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 浇口 模具 塑胶 生产线 | ||
本发明涉及塑胶生产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塑胶生产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中心浇口式模具不容易精准化脱料的问题,以及易出现脱料部位的黏连的现象,本专利提供一种带中心浇口式模具的塑胶生产线,包括送料传导结构和浇注生产结构,送料传导结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浇注生产结构,送料传导结构包括导料槽道、中心加热器和对位组合板,导料槽道设在送料传导结构的内端顶部,导料槽道的下端连通有中心加热器,中心加热器的下端与对位组合板相贯通,通过送料传导结构和浇注生产结构的设置,容易精准化脱料,减少脱料部位的黏连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中心浇口式模具的塑胶生产线。
背景技术
塑胶生产线用于塑胶生产工作,塑胶通过注塑进行生产,注塑中往往需要通过中心浇口式模具进行具体的生产工作,实现浇筑成型目的,而塑胶生产线通过多组中心浇口式模具的配合,实现流水化生产目的,之后通过冷却、传输,实现一体化的生产目的。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5467079U,该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新型进胶浇口的塑胶模具,包括有前模和后模,在所述前模和后模之间设有产品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产品位的进胶口处设有能防止进胶口胶液残留量高出产品表面的凹槽,在所述前模内设有进胶流道,在所述进胶流道前端设有进胶浇口,所述进胶浇口设置在凹槽内,在所述产品位上设有倒扣位,在所述后模内设有斜顶,在所述斜顶上端设有倒扣,所述倒扣位设置在倒扣内,在所述后模内设有能延迟倒扣脱模的延迟机构。该现有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减少进胶浇口处胶液残留量的带新型进胶浇口的塑胶模具。
但上述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心浇口式模具不容易精准化脱料的现象,易出现脱料部位的黏连的现象,同时塑胶生产线在使用时,由于金属导热现象的发生,会出现热量的传递,从而使得多组模具间会出现热化现象,不利于稳定持续生产工作,需要进行集中冷却,之后才能进行再生产,因此急需要一种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中心浇口式模具的塑胶生产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中心浇口式模具的塑胶生产线,包括送料传导结构和浇注生产结构,所述送料传导结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浇注生产结构,所述送料传导结构包括导料槽道、中心加热器和对位组合板,所述导料槽道设在送料传导结构的内端顶部,所述导料槽道的下端连通有中心加热器,所述中心加热器的下端与对位组合板相贯通,可实现入料生产目的;
所述浇注生产结构包括塑胶生产部件、传输带和防护阻隔架,所述塑胶生产部件设在浇注生产结构的底部,所述塑胶生产部件的出料端与传输带相连通,所述传输带的侧端固定连接有防护阻隔架,塑胶生产部件、传输带和防护阻隔架的组合,方便进行浇注传输任务;
所述塑胶生产部件包括正压风机、锥形喷口,所述正压风机的前端位置与锥形喷口相连通,正压风机、锥形喷口的设置,方便进行吹料目的。
优选的,所述送料传导结构还包括支撑顶架、连通导管、对接配合管、连通水泵、加压喷头和连通组合管,所述对位组合板的前端与支撑顶架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顶架的前端位置安装有连通导管,所述连通导管的一侧与对接配合管相连通,所述连通导管的另一侧与连通水泵相连通,所述连通水泵的下端与加压喷头相连通,所述连通水泵的侧端位置与连通组合管相连通,连通导管、对接配合管、连通水泵、加压喷头通过连通组合管相连通,支撑顶架、连通导管、对接配合管、连通水泵、加压喷头和连通组合管的设置,实现高效连导的目的,方便进行塑胶的传递任务。
优选的,所述送料传导结构还包括平导管、支撑格栅板和连接底部板,所述连通导管、对接配合管之间连通设有平导管,所述支撑顶架的底部位置与支撑格栅板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格栅板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底部板,平导管、支撑格栅板和连接底部板的设置,方便进行连通支撑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炳基,未经张炳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7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间苯二甲胺生产方法及生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质谱仪检测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