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96392.7 | 申请日: | 2022-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8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喆;齐占会;徐姗楠;陈海刚;张林宝;田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0;C02F1/28;C02F1/52;C02F1/56;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宸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8 | 代理人: | 李俊建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动物 养殖 废水 生态 处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通过相互联通的沉淀池、絮凝池以及吸附单元对海洋动物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沉淀池过滤掉了海水养殖产生的残余饵料以及海洋动物排泄物等,再通过絮凝池吸附了大部分离子以及悬浮物,最后进行脱色脱臭处理,使得养殖废水得到了深度净化,该废水处理系统设备简单,操作便捷,且处理量极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海洋动物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以氨氮、有机氮、抗生素、过剩饵料以及排泄物为主。在海产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合成饵料,人工饵料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养殖生物生长速率。但是投放的人工饵料并不能完全被养殖体利用。据统计,养殖生物对饲料的利用率约在80%,剩余部分会残存于养殖水体中,随着过剩饵料和生物排泄物的分解,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
为了追求比较高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往往采用高密度养殖模式,过量投放饵料,过剩的饵料在水中溶散,与未及时清理的排泄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导致水体内溶解性的氨氮、磷、硫等污染物含量增加,恶化水体环境,不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养殖户会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生素预防病患,然而实际上绝大部分的抗生素没有被生物利用,会残留在水体中最终随着养殖废水排到近海水域,产生抗生素污染,对近岸生活的居民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由于海水的盐度效应和污染物结构的特殊性,多种污染物质以及细菌的共存增加了海产养殖废水的处理难度。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方法和生物处理方法。
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包括过滤、吸附絮凝等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以及光降解、臭氧催化氧化等新兴的处理方法,处理优点在于简单便捷、处理过程易控。吸附是指当流体与多孔固体吸附剂接触时,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吸附剂表面处产生积蓄的现象。吸附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固体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絮凝剂主要包括无机和有机两大类,硫酸铝(明矾)是一种废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利用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等作用吸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产生较大絮团沉淀,实现对废水中颗粒污染物的去除。
中国专利CN 113813677 A公开了一种对虾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贯穿设置有输入输出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盖板,罐体内的一周侧壁上共同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装有一级滤网,所述一级滤网内设置有二级滤网,所述二级滤网的顶部安装在顶板的底部,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内安装有驱动机构。该发明能够避免废水处理过程中造成过滤网的网面堵塞,降低过滤效果的问题,通过一级滤网与二级滤网的双重滤面,对废水进行双重过滤,实现杂质分层处理,提高过滤效率,通过第一滚刷和第二滚刷的转动保证一级滤网和二级滤网的网面清洁,避免造成网面堵塞,避免影响过滤效果。
中国专利CN 107935296 A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滤食性鱼类养殖池、初级过滤池、生物浮岛处理池、二级过滤池和沉水植物处理池;其中初级过滤池和二级过滤池内均填充有火山石,火山石的上表面种植植物,下部投放微生物菌种。其经过多级处理,且每级处理均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处理措施,能够高效的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净化,并将其进行循环利用,生态环保。但海产养殖水体成分复杂,但靠简单的过滤收集装置并不能达到很好的净化效果,因此还需针对性地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再进行深度净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包括如下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6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温度压力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无人机载弹及空中投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