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096008.3 申请日: 2022-09-08
公开(公告)号: CN115735582A 公开(公告)日: 2023-03-07
发明(设计)人: 李永涛;周健;王莉莉;王霞;王振猛;魏海霞;杨庆山;付茵茵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A01G2/10 分类号: A01G2/10;A01G24/28;A01G24/20;A01G24/15;A01G24/27
代理公司: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代理人: 王磊
地址: 250014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柽柳 枝条 反向 扦插 育苗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及应用,属于育苗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柽柳扦插育苗过程中插穗正反两端不易区分、反插成活率低及成活后成苗质量差等缺点,提出了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该方法通过插穗处理和穗条反插催根技术,显著提高了插穗的反插生根率;通过苗床准备及基质配制、穗条扦插、插后管理、生根与移栽及壮苗培养等技术,在进一步提高插穗正插成活率的基础上,使反插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成苗质量85%以上达到I级苗要求,有效解决了柽柳扦插育苗过程中因反插造成的苗木成活率低及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现象,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柽柳(TamarixchinensisLour.)为柽柳科柽柳属落叶大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新、晋、冀、鲁、豫、辽、甘等地区有一定的分布,以黄河流域分布较多。柽柳作为盐碱地区关键的木本植物建群物种,具有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等生理特性,是一种沃土能力较强的盐生植物,现已成为北方泥质海岸盐碱区及内陆低洼盐渍区的主要的生态修复树种,在盐碱地改良、气候调节、防风固沙/护堤等方面效果显著。

目前,柽柳苗木的繁殖主要以扦插为主,且技术相对成熟。但柽柳枝条呈红紫色或暗紫红色,基部背面多有龙骨状隆起,造成枝条扦插过程中正反两端不易区分,从而导致苗木成活率低及成苗后质量参差不齐,严重限制了柽柳苗木的产业发展。这是因为枝条反插打破和违背了植物水分和养分往上输送,光合产物往下输送的运输规律,因此导致植物成活率大幅下降或不易成活。有研究表明,极性运输是植物分化和形态建成中的一种基本现象,极性一旦建立,便难于逆转(Geisleretal,2003)。因此扦插繁殖时,应注意将形态学的下端插入土中,而不能反插。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已报道已证实,以茎段、枝条、根段等为插穗,反插也能够成活并发育为完整的植株,如万寿菊(Wentetal,1941)、番茄(Sheldrakeetal,1974)、葡萄(Naoretal,2011)等,而且反插获得的植株在抗逆性等方面表现出了较突出的优越性。植物极性逆转的可能性使反插的方式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成为可能,但大部分植物目前在提高反插成活率方面仍未获得突破,尤其是木本植物。

目前有关柽柳育苗虽有一定的研究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常规扦插育苗方面,而有关柽柳反插育苗及提高成苗质量的方法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方法克服了柽柳扦插育苗过程中插穗正反两端不易区分、反插成活率低且成苗质量差等缺点,且通过本发明的育苗方法,可显著提高柽柳反插育苗的成活率和苗木质量,当年即可培育成符合工程用苗需要的健壮扦插苗,对提高育苗经济效益和盐碱地生态修复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柽柳枝条反向扦插育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插穗的选择与制备:选取柽柳硬枝枝条进行修剪后作为插穗;

S2.反插催根:准备种植岩棉,先采用ABT-1溶液将种植岩棉喷湿;将插穗形态学下端朝上,形态学上端朝下反插在种植岩棉上,插穗形态学下端露出种植岩棉2-3cm;喷洒营养液;待种植岩棉中插穗皮孔处凸起发白或根系达到2-3mm时,从种植岩棉内取出插穗进行扦插;

S3.苗床准备与扦插基质配制:整地做床,在苗床内铺设草炭土、柽柳林地表层腐殖土、珍珠岩、蔗渣的混合物作为扦插基质;

S4.扦插:扦插前用长条工具在插床上打孔,然后将催根后的插穗反插入扦插基质中,即与种植岩棉中扦插方向一致,将插穗形态学下端朝上,形态学上端朝下反插在扦插基质上,并将插穗与插孔周围的基质压实;

S5.插后管理:扦插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30℃,相对适度80-90%,夜间温度控制在15-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96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