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88634.8 | 申请日: | 2022-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6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松;许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卢会刚 |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污水处理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降筒、第一滤网结构和第二滤网结构,沉降筒的内部上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螺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一螺杆外圈的第二螺杆,沉降筒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滤网结构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杆上的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底面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一连接块;第二滤网结构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底部的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顶面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重合时形成密封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沉淀结束后能自动将絮凝区和淤泥区进行分隔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和民用污水的处理,一种传统的处理工艺是:将排出的污水通过沉淀池、平流池、过滤装置、浓缩池、泥水分离装置等来完成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其中,沉淀池是将污水在池中自然沉淀,使污水中的污物沉淀在池中底部,从而便于收集,上清液经平流池顶面流出,然后在经过过滤装置进一步过滤净化水质。沉淀池、平流池以及通过过滤装置阻隔下来的污泥-即泥水混合物要通过浓缩池对污泥进行浓缩,再进入混合池进行泥水混合配比,达到一定比例的泥水混合物才能进入泥水分离装置进行泥水分离,实现达标排放。
在对生活污水进行沉淀处理时,若沉淀结束后没有及时排泥,凝絮处理后的污泥仍含有部分水分,排泥不及时造成污泥沉淀后又上浮,因此为了防止上浮的污泥影响水质的达标排放,有必要研发一种在沉淀结束后能将絮凝区和淤泥区进行分隔的污水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提供了一种在沉淀结束后能将絮凝区和淤泥区进行分隔的污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沉降筒,其内部上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下端连接有第一螺杆,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一螺杆外圈的第二螺杆,第一转轴通过设置在沉降筒顶部的第一电机驱动,沉降筒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螺杆转动的驱动机构;第一滤网结构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杆上的第一滤网,第一滤网的底面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一连接块;第二滤网结构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底部的第二滤网,第二滤网的顶面设置有螺旋形的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重合时形成密封圈。
触发机构,设置在第二滤网结构与第二螺杆之间,用于在凝絮结束后触发第二螺杆转动。
第一电机为正反转电机,第一电机与外接电源连接,因此当第一电机工作时,
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均为环型结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内圈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螺杆和第一螺杆螺纹连接的滑块,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外圈还设置有分别与沉降筒的内壁贴合的密封环。
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沉降筒外侧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水平设置且穿过沉降筒后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二螺杆上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
触发机构包括与下侧的一个滑块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电极片,第二螺杆的下端面也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均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沉降筒外侧的第一启动开关电路连接,第一启动开关电路还连接有第一蓄电池,第一蓄电池与第二电机连接,上侧的一个滑块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设置有第三电极片,沉降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内设置有与第三电极片对应的第四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和第四电极片均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沉降筒外侧的第二启动开关电路连接,第二启动开关电路还连接有第二蓄电池,第二蓄电池与第一电机连接。
位于下侧的一个滑块的下端面与所述沉降筒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
第一转轴上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安装板,安装板水平布置且其下表面设置有多个搅拌轴,搅拌轴穿过第一滤网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师范学院,未经盐城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86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