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安装对接辅助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6516.3 | 申请日: | 202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3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海;林健;徐子华;刘志欣;朱琳;史雪梅;崔涛;王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4 | 分类号: | H02G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杨彬 |
地址: | 261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安装 对接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缆安装对接辅助装置,属于电缆安装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承托件一、承托件二和轴向推进组件;所述承托件一高度可调并居中设置于底座上;所述承托件一上设有铜管;所述铜管的两端设有嵌入部;所述承托件二分别在承托件一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轴向推进组件套设于电缆外部并转动设置于承托件二上;所述轴向推进组件上设有可推进嵌入部内的轴心定位环。将铜管放置于承托件一上,再由轴向推进组件带动电缆进入到铜管内部,实现对电缆进入铜管内的导向控制;同时通过轴心定位环与铜管的嵌入部配合,对经过嵌入部的电缆形成定位支撑,使电缆同轴心穿过嵌入部,以便于后期在铜管的两端口处进行挂锡操作,保证电缆与铜管的相对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安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电缆安装对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电缆在对接的操作过程中,处于后期使用安全的角度考虑,需要保证两段电缆之间需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在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的前提下,存在多种对接方式,最简单的是将两段电缆上对应的每股电缆线芯进行缠绕勾连,但是这种对接方式会形成一个较大的鼓包点,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尤其通过较大电流时,会形成发热点,从而造成线缆的连接点出现烧坏的情况。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会采用在两端电缆之间套设一个铜管,再对铜管挤压以实现对铜管内的电缆固定,由于两端电缆之间不存在较大鼓包点,能保证后期的使用安全。但是完全依靠人工拿捏两段电缆,同时还需对铜管进行挤压操作,容易在对铜管挤压操作时,电缆在铜管内发生滑动位移,难以保证两段电缆之间的接触紧密,从而形成间隙,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采用铜管对两段电缆对接时,电缆容易滑动位移,导致两段电缆之间存在间隙,从而留下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缆安装对接辅助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缆安装对接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承托件一、承托件二和轴向推进组件;
所述承托件一高度可调并居中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承托件一上设有铜管;所述铜管的两端设有嵌入部;
所述承托件二分别在承托件一的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轴向推进组件套设于电缆外部并转动设置于承托件二上;
所述轴向推进组件上设有可推进嵌入部内的轴心定位环。
将铜管放置于承托件一上,再由轴向推进组件带动电缆进入到铜管内部,实现对电缆进入铜管内的导向控制;同时通过轴心定位环与铜管的嵌入部配合,对经过嵌入部的电缆形成定位支撑,使电缆同轴心穿过嵌入部,以便于后期在铜管的两端口处进行挂锡操作,保证电缆与铜管的相对固定。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件二上设有在铜管轴心线延长线两侧分布的翼板,两所述翼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内螺纹;所述轴向推进组件为套设于电缆外部的推进管,所述推进管的外壁上设有与两所述翼板上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轴心定位环套设于推进管靠近承托件一的一端。通过推进管与两翼板形成的螺纹配合,带动电缆形成轴向移动并进入铜管内部,以便完成两段电缆在铜管内接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推进管靠近承托件一的一端上设有均布有多个支撑条;所述轴心定位环上贯穿设有与多个所述支撑条相配合的通孔。通过支撑条与通孔的配合,便于将轴心定位环在推进管上的取放;同时由于通孔贯穿轴心定位环,在进行挂锡操作时,融化的锡穿过通孔,辅助增加电缆与铜管之间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推进管由至少两个管片沿推进管轴心线拼接而成,相邻管片之间设有至少两个连接柱一。在完成安装后,可对相邻管片的对接缝隙处挤压,使得连接柱一与管片断裂,便于将推进管从电缆上取下。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推进管远离承托件一的一端设有拨动齿纹。通过拨动齿纹增加转动推进管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承托件二上设有与拨动齿纹相配合的止回条。通过止回条防止在两段电缆发生接触后,出现背向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6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