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视网膜转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5311.3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4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封康;马志中;张亚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梁宇珊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网膜 转位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视网膜转位器,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包括主杆、工作部和握持部;所述工作部设置于所述主杆的一端,所述工作部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遍布有凸起;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主杆另一端。本申请具有便于对视网膜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移动,降低手术的难度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视网膜转位器。
背景技术
目前,视网膜是人眼中十分重要的组织,负责人体的感光成像。视物时,通过眼屈光系统汇聚的光线到达视网膜,由视网膜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视神经传入到大脑进行处理,我们才能看到物像。视网膜脱离是眼底常见疾病,大多无痛,但需要立即处理,否则将对视觉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在临床中,视网膜脱离需要进行眼科手术。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进行眼科视网膜手术时,特别是严重眼外伤、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由于外力(严重损伤、增殖膜牵拉)对视网膜的牵拉,导致视网膜后极部特别是黄斑中心凹位置的改变,需要在重水的辅助下对视网膜进行移动“复位”,而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薄膜样神经组织期间满布血管,且视网膜下方的脉络膜也是血管丰富的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移动和定位存在相当的困难,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非常高。
发明内容
为了便于对视网膜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移动,降低手术的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视网膜转位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视网膜转位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视网膜转位器,包括主杆、工作部和握持部;所述工作部设置于所述主杆的一端,所述工作部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遍布有凸起;所述握持部设置于所述主杆另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清理完视网膜下积液后,手术医生可以手持握持部,将主杆从标准三切口处的任一切口处伸入眼球内部,工作部设置有凸起的一端抵在视网膜上,凸起可以增强工作部与视网膜之间的摩擦力,医生通过移动握持部,可以使工作部带动漂浮的视网膜移动,辅助其他手术仪器在视网膜上进行操作,通过设置主杆、握持部以及带有凸起的工作部,便于对视网膜进行准确的定位并移动,降低手术的难度。
可选的,所述凸起呈锥形且小端远离所述工作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视网膜的定位效果。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小端为平滑的曲面或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抓住视网膜的同时,减小对视网膜的损伤。
可选的,所述工作部远离主杆一端端面的边沿处锯齿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工作部与视网膜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工作部对视网膜定位和移动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锯齿的小端为曲面或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视网膜进行定位和移动的同时,减小对视网膜的损伤。
可选的,所述主杆采用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金属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手术过程中,不会与人体的体液或组织发生反应,避免二次损伤。
可选的,所述主杆采用银质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质材料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的杀菌消毒能力,可以降低额外感染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握持部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良好的握持手感。
可选的,所述握持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防滑性能,进一步提高舒适的抓握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53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景观灯感光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湿机湿度传感器及其自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