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1937.7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8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廷平;王平利;刘应龙;樊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0/06 | 分类号: | C08F110/06;C08F2/02;C08F2/34;C08F2/01;B01J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慧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2 | 代理人: | 朱德伟 |
地址: | 43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投料 初期 防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自压引液相丙烯经过D200到D203,尽快启动P001;2:启动P001全回流,给D200到D203充压,对系统升温升压;3:加A‑Cat时加剂按三百秒开始,每加注十次降十秒,到二百秒时每加注5次降3秒,再到25g/T新鲜丙烯进料;4:卧釜温度上升,提前加注急冷液缓调加温热水;5:A‑Cat加注后启动P203,调节全回流;6:D203有反应控制各点温度,调整急冷液温度。本发明可有效防止局部热点产生、加快反应,不会因急冷液不足造成爆聚;可减少进入卧釜的液相丙烯,提高卧釜各点温度,防止出现淹釜情况;可防止侧出料冲洗量波动而出现管线爆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生产的SPG工艺为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卧式釜气相聚合”的组合工艺,SPG工艺具有以下优点:加料方式更简单、更环保;SPG卧式釜聚合稳定性强、效果更理想;工艺简单、大型设备少;催化剂活性更高、聚合生产更稳定、外循环撤热系统更先进。SPG工艺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在投料初期,因为系统杂质少,催化剂活性高,加上投料初期加工负荷小,容易造成撤热效果不好,造成D200、D201、D203局部淤浆浓度过高进而引发爆聚;经过分析,在反应初期,遇到以下情况,D200到D201,D201到D203,D203到D301均容易出现爆聚堵塞的情况。
1、卧釜急冷液缺失,造成热点诱发卧釜爆聚;
卧式气相聚合釜的撤热原理同淤浆聚合釜,但是聚合温度在露点以上,SPG工艺的卧釜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生成塑化块,不能没有冷却用的急冷液,一旦停水也会产生塑化块,卧釜在已经开始反应之后一旦发生停电、停水事故必须启动自保联锁停车,必要时(D203温度达到130℃)加入CO中止反应,否则必然发生爆聚,需要停车清理;在反应初期因为要边升温升压,往往会造成启动P001、P203、P301的时间比较迟,容易造成爆聚的风险,在A剂加注之后才启动急冷液泵P203,很容易造成急冷液波动而造成卧釜局部热点引起爆聚。
2、D203各点温度低于饱和温度,容易造成卧釜爆聚的风险;
卧式气相聚合釜的聚合温度在露点以上,如果温度低于饱和温度,形成液相聚集,开工初期D203蒸发量受限,为了保证各冲洗点的丙烯用量,很容易造成进D203的丙烯量超过D203蒸发量进而引发淹釜,而淹釜后因为温度低催化剂难以激活反应,会造成大量催化剂在D203聚集后,在D200及D201反应热的带动下会升温引发发应,反应放热又会加剧丙烯气化,引起压力上升,加剧反应造成超温超压诱发爆聚风险。
3、A剂加注过快,撤热不及时,容易造成爆聚风险;
A剂加入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系统性,容易造成D200出现温度压力升高的情况。
4、D201出料线开度过小,反吹丙烯气撤热不及时,容易造成爆聚风险。
因此需要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来防止出现以上各种现象来阻止爆聚的发生,对设备进行保护,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SPG工艺中的设备容易出现爆聚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从优化系统流程及操作入手,根据装置实际情况,采取了如下优化方案,确保开车不发生爆聚的情况:
一种聚合投料初期防爆聚的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通过自压引液相丙烯经过D200、D201到卧釜D203,然后开热水泵升温、升压,方便尽快启动P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1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