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旋转金具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7908.3 | 申请日: | 202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7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翰德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F16F15/067;F16F15/02 |
代理公司: | 江苏海联海律师事务所 32531 | 代理人: | 倪章勇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旋转金具,属于防旋转缓冲零件领域。该防旋转金具包括:主轴和套设在主轴周向外的套管,在主轴和套管之间还套设有缓冲弹簧,锁紧组件设置在主轴上并能将套管始终套设在主轴上,限位组件,限位组件设置在主轴和套管之间,能防止套管发生旋转。通过套管和主轴之间能沿轴向进行移动,当套管和主轴上分别设置机械手和吸盘,能实现吸盘在吸附时的缓冲效果,保证吸盘的吸附质量;缓冲弹簧能保证缓冲和复位的及时有效进行;锁紧组件保证主轴和套管的稳定套接;限位组件能保证套管和主轴之间进行滑动时,能且仅能沿轴向进行滑动,限位钢销和限位槽能保证其在周向不发生旋转,使得吸盘在吸附时更加稳定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旋转缓冲零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旋转金具。
背景技术
目前制造业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自动化的生产中,对零件或工件的移转是一个较为普遍的技术。目前来看,一般通过夹持或吸附两种方式进行移转。
夹持时,由于工件的重量或工件的材质不同,需要的夹持力也不同,当夹持力过大时,可能对工件的边缘造成损坏。特别是一些重负载或柔性材质的工件,使用夹持方式进行移转时,需格外注意。因此吸附移转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替代方式。
吸附移转,在一个安装板上设置若干个吸盘,通过控制吸盘的吸力将工件进行移转,但是,这种吸附移转的方式在使用时,一般是将安装板与机械手的末端连接,通过机械手的移动实现工件的移转。吸盘在吸附时,需要有一个下压的动作,保证吸盘和工件表面进行接触,在下压时,安装板和机械手末端之间需要有一定的缓冲,方能保证吸附的稳定。但是,目前的缓冲零件,是简单的缓冲弹簧套设在缓冲杆上,在缓冲的同时会发生缓冲零件自身的旋转,导致吸盘的位置发生变动,继而影响后续工件吸附定位的精准度。当应用到工业生产时,每天几千次甚至上万次的吸附,这种缓冲零件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了。
因此,本发明专利的发明人,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旨在发明一种防旋转金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旋转金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旋转金具,包括:
主轴,所述主轴包括同轴一体设置的粗部和细部,且粗部和细部的连接位置为第一台阶,所述细部的自由端沿其轴向设置安装孔;
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通道包括沿轴向贯通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大于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连接位置为第二台阶,所述第一通道套设在粗部的周向,所述第二通道套设在细部的周向;
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细部的周向上并位于套管的第一通道内,所述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
锁紧组件,与套管的未套入端抵接的所述锁紧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安装孔内;
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槽和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的限位钢销,所述限位槽设置在粗部的周向并与粗部的轴线平行,所述限位钢销部分卡设在第一通道的内壁,同时所述限位钢销的未卡设部分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内壁上分别嵌入设置至少一个轴承钢套,且第一通道内的轴承钢套滑动套设在粗部的周向,第二通道内的轴承钢套滑动套设在细部的周向。即在套管和主轴进行滑动时,将套管与主轴的摩擦变为轴承钢套和主轴的摩擦,而轴承钢套由于本身采用轴承钢材质,其耐磨性能极好,能保证套管和主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的槽底与细部的周向平齐并连通。这种连通的设计能方便安装限位钢销,使得限位钢销沿细部顺利滑入粗部的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设置至少一组。一般来说,设置一组即可以起到防限位且防旋转的功能,即套管和主轴在轴向方向仅能滑动,不能转动,当然,为了保证限位且防旋转功能的实现,沿粗部的周向设置三组,间隔120度设置,能更有效的保证防旋转功能的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翰德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翰德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79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