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6677.4 | 申请日: | 2022-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6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丽红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A47C3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传感器 气动 | ||
本发明创造公开一种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设有传感器,两组气动装置对称设置在传感器两侧,所述气动装置由上下排列的至少两个腰部气袋构成;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气泵和气阀装置,气泵通过气阀装置和通气管路与腰部气袋连接。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两组气动装置的腰部气袋对应于腰椎两侧的腰部区域,腰部区域由气袋托起,随着身体的微动对腰部气袋各部分的压力会变化,气袋内的气体会随着身体压力的变化而流动,流向受压力较小的位置,而此位置也正是悬空的位置,真正起到了腰托的作用。气袋不与腰椎直接接触,保持了脊柱原有自然弯曲姿态,不会造成背部、腹部,甚至大腿部肌肉收紧,腰椎承压的状态得到了实质的缓解。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腰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对人体腰部起支撑作用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
背景技术
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驾驶员或乘客在长期的坐姿过程中,腰部易悬空,使得腰部不舒服,因此开发了在汽车座椅靠背(9)上安装气动腰托。但是现有的气动腰托,只是若干气袋与气泵连接,如图1所示由两个横向排布的气袋(20)组成,使用时,气泵向气袋内充气,达到支撑腰部的作用,气袋充气后,气袋横向排布,整个气袋横向贯穿两侧腰部和脊柱。如图2所示,鼓起的气袋只是在中部将脊柱顶起,而对两侧的腰部支撑作用很小。存在的问题是:①气袋通过发泡顶起腰椎,使得腰椎前倾,带动腹部向前方挺起,引导腰椎以上的胸椎更加向后靠在靠背上,虽然相对地减轻腰椎部位原有的负荷;但此时相应剩余的上肢身体重力落在了被顶起的腰椎部位,确切的说,是顶在腰椎的椎骨尖部(如图3所示),而气袋充满气后,整体的气袋具有一定的硬度,在汽车行驶处于高频微颠簸状态下椎骨尖部很快就会感到硬点,不舒服,甚至长时间顶起有诱发腰间盘突出的风险;②随着腰椎前倾和胸椎后靠,脊柱原有自然弯曲姿态也发生了改变,会造成背部、腹部,甚至大腿部肌肉收紧,相当于腰椎的角度改变增加了身体其它部位的负荷。腰椎承压的状态没有得到实质的缓解;③气袋凸起顶在腰椎两侧的局部部位,在长时间汽车行驶颠簸状态中容易感到不适;④现有腰托位置固定,盲控、不能根据坐姿自动选择相应范围的腰托;⑤人有高矮,坐在椅上后,腰部的位置不定,所以不同身高的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实际坐姿调节腰托的支撑位置,现有座椅腰托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一种可根据乘客实际需要调整腰托部位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
本发明创造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设有传感器,两组气动装置对称设置在传感器两侧,所述气动装置由上下排列的至少两个腰部气袋构成;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气泵和气阀装置,气泵通过气阀装置和通气管路与腰部气袋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所述气动装置由两个上下排列的上腰部气袋和下腰部气袋构成。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所述传感器上至少设有3个感应触点,感应触点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设置在传感器上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感应触点之间的距离为5-15cm。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设有传感器气袋,传感器安装在传感器气袋上,传感器气袋通过通气管路与气阀装置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所述气阀装置包括气阀Ⅰ和气阀Ⅱ;气泵通过气阀Ⅰ和通气管路与传感器气袋连通,传感器气袋通过通气管路与下腰部气袋连通;气泵通过气阀Ⅱ和通气管路与上腰部气袋连通。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设有消音装置,消音装置设置在气泵和气阀装置之间。
优选的,上述的带有传感器的气动腰托,所述消音装置是,消音袋内设有消音材料;消音袋两端分别密封连通通气管路。
本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丽红,未经贾丽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66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