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4763.1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8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昺;张琨;张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L1/24 | 分类号: | G01L1/24;G01L1/2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于晓波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玻璃 晶体 压力 响应 实现 传感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晶体材料样品进行升温,升至超过相变温度点,使其处于高温塑晶相状态;
(2)对高温塑晶相状态的样品进行快冷淬火,使其温度低于相变温度,以获得玻璃晶体或过冷塑晶;无论是过冷塑晶还是玻璃晶体,外观呈显透明状,对可见光的透光率极高,电导率也极大;
(3)施加外加压力作用到玻璃晶体(或过冷塑晶)时,其会发生相变至晶体,而晶体的外观呈不透明白色状,透光率低,电导率小,因此根据其光学和/或电学性质的变化,可实现对压力作用的响应和反馈,实现对压力传感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晶体材料样品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CH3)C(CH2)(CH2OH)2(AMP)、间碳硼烷C2B10H12、1-氰基金刚烷C11H15N(CAN)、金刚烷酮C10H14O(AON)和五氯硝基苯C6Cl5NO2(PCNB)中的一种或多种;该晶体材料样品经步骤(1)处理后能够处于塑晶相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1)晶体材料样品选择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AMP)时,经步骤(1)-(2)处理后,其在室温时为过冷塑晶态,颜色为透明状,此状态下对波长范围200nm-800nm光的透射率达95%以上;此状态可长期稳定保存于室温条件下长达半年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当对过冷塑晶态的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AMP)进行针刺,其会迅速发生过冷塑晶相到有序晶体的转变;此时,有序晶体的颜色呈现白色不透明,对波长范围200nm-800nm光的透射率降至10%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玻璃晶体对压力响应实现压力传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施加压力的方式为施加等静压或针刺加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在安防报警技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晶体材料样品经步骤(1)-(2)处理后得到过冷塑晶或玻璃晶体,将其制备于被保护物品的外壳表面,过冷塑晶相的状态透明,并不影响外界对被保护物品的观察;一旦有物品碰撞其外壳表面,压力会诱导表面的过冷塑晶向有序晶体转变,同时会伴随着颜色、透明度和/或电导率等信号的巨大改变,从而实现对压力响应,并通过连接报警系统实现传感报警的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被保护物品为博物馆中文物展览柜中的文物,或者是商场中珠宝展柜中的珠宝首饰等物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在变色玻璃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晶体材料样品填充于双层玻璃的间隙中,通过集成于玻璃周边的温控装置,对晶体材料样品按步骤(1)-(2)进行加热并快速降温,从而获取过冷塑晶相,此时由于过冷塑晶的颜色透明,透光率高(接近100%),使得双层玻璃依旧保持透明状;当通过外力敲击玻璃,使得过冷塑晶受压力诱导转变为有序晶体相后,同时伴随颜色变成白色不透明状,实现了变色且不透光的目的;同时可利用温控装置的升降温过程以及施加敲击压力,可实现双层玻璃在透明与不透明的白色之间重复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476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