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4466.7 | 申请日: | 2022-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2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范雪明;夏文菊;李杰;陈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孙铭侦 |
地址: | 2150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水 回用降氮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好氧池内水循环的循环装置以及加氧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与所述好氧池连接的循环池、循环泵以及循环管,所述循环池内还设置有增氧装置,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循环池上方,所述循环泵输出端与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加氧装置连接。本申请具有确保好氧池内氧气充足且均匀的效果,确保降氮工作的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中水即再生水,是指污水经过适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中水回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也是协调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根本出路,生活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少人们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又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526501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废水及中水回用处理系统,污水首先进入缺氧池进行缺氧水解,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较高,此时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能将污水中有机氮转化分解成NH3-N,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NH3-N、NO3-N转化成N2;接着,污水通过缺氧池再进入好氧池,在污水中溶解氧及营养适宜的条件下,其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在池体中填料上栖息形成生物膜,当有机物随污水流经填料时,即被生物膜吸附、降解,使污水水质得以净化;最后,污水由好氧池进入沉淀池,以去除剥落的生物膜及活性污泥,沉淀出水进入消毒池为后续过滤提供水源。该套处理系统使生活污水得以良好的处理,进一步的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净化。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风机对好氧池进行供氧,但是由于好氧池内水没有流动,这就导致没法确保好氧池内供氧均匀或供氧量增多,存在无法保证好氧池内氧气量充足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好氧池内氧气不充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中水回用降氮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消毒池以及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用于实现所述好氧池内水循环的循环装置以及加氧装置,所述循环装置包括与所述好氧池连接的循环池、循环泵以及循环管,所述循环池内还设置有增氧装置,所述好氧池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循环池上方,所述循环泵输出端与所述循环管连接,所述循环管与所述加氧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缺氧池用于对污水进行缺氧水解,可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分解成NH3-N,并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将NH3-N、N03-N转化成N2;紧接着,好氧池内的生物膜将有机物吸附、降解、使得污水水质得以净化;污水进入到沉淀池内用于去除剥落的生物膜及活性污泥,沉淀池出水进入到消毒池内进行后续为清水池提供水源;通过循环泵以及循环管,此时循环池内水与好氧池内水流动,既能保证氧气均匀的效果,同时也具有制氧的效果,进一步保证循环池内氧气均匀的效果,另外增氧装置用于给循环池内增氧,而加氧装置用于给好氧池内加氧,最终确保好氧池内污水氧气充足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加氧装置包括进水柱以及制氧组件,所述进水柱内设置有进水腔,所述进水柱安装于所述好氧池上方,所述进水柱底部周壁开设有多个侧水口,所述循环管与所述进水柱连接,所述制氧组件用于朝向所述进水柱输入氧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水从进水柱内进入到好氧池内时,此时制氧组件朝向进水柱内注入氧气,污水携带的氧气一起进入到循环内,既能保证含氧量也能保证含氧均匀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进水柱底部为凸起设置,所述侧水口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好氧池内水平面夹角为锐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中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44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