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烫立体变图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70423.1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56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斌;曹伟;张小成;邓建发;邹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1/17 | 分类号: | B44C1/1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赵超群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丝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烫立体变图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需求利用软件做出对应的图案;S2、制作丝印网版,在丝网机上将丝印光油转移至电化铝膜,将电化铝膜置于UV灯下照射干燥后迅速进入电化铝膜转印单元,电化铝转膜印单元在完全固化的丝印光油上,使得固化的光油表面迅速融化产生黏性,使得图层迅速剥离电化铝;S3、采用立体直印变图技术将原承印物上已印刷好的变图色块转印至已丝烫后的产品,实现立体变图效果。本发明的丝烫立体变图工艺艺采用最新丝烫技术与直印立体技术组合工艺,结合了二者的特点,将原立体变图不能实现金属立体质感的缺点与丝烫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呈现直印3D变图的震撼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丝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丝烫立体变图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烫印技术的发展,基于冷烫印刷的冷烫印刷机在市场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冷烫印刷机主要包括胶印冷烫机和柔印冷烫机,由于工艺原理所致,胶印和柔印冷烫都只能实现平面的烫金效果。胶印与柔印冷烫不能满足所有的烫金场景,随着市场的发展,可实现3D立体效果的丝印冷烫机应运而生。丝印冷烫近年刚刚兴起,单一的工艺表现力往往不足,市面上丝印冷烫膜存在抗刮、耐摩擦性能差、冷烫牢度差等技术缺陷,导致冷烫技术在国内发展速度受限,且国内外均无成熟技术。丝烫,顾名思义,就是丝印冷烫,传统的胶印冷烫由于受到设备工艺的限制,在实现表现力情况下比较弱,高度比较低,无法表现强视觉冲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烫立体变图工艺,该丝烫立体变图工艺艺采用最新丝烫技术与直印立体技术组合工艺,结合了二者的特点,将原立体变图不能实现金属立体质感的缺点与丝烫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呈现直印3D变图的震撼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丝烫立体变图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需求利用软件做出对应的图案;
S2、制作丝印网版,在丝网机上将丝印光油转移至电化铝膜,将电化铝膜置于功率为2.2-2.6KW的UV灯下照射干燥后迅速进入电化铝膜转印单元,电化铝转膜印单元在完全固化的丝印光油上,在温度为110-130℃、压力为1.5-1.7t的条件下加压固化0.2-0.4s,使得固化的光油表面1/2面积迅速融化产生黏性,同时与电化铝膜表面合压剥离,使得图层迅速剥离电化铝,从而实现从电化铝膜转移到承印物上的过程;
S3、采用立体直印变图技术:将原承印物上已印刷好的变图色块转印至已丝烫后的产品,实现立体变图效果。
本发明中的丝烫立体变图工艺艺采用最新丝烫技术与直印立体技术组合工艺,结合了二者的特点,将原立体变图不能实现金属立体质感的缺点与丝烫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呈现直印3D变图的震撼效果。其中,采用3D制作软件制作印刷文件并输出印刷网版,通过印刷普通油墨上实现印刷环节;将承印物印刷纸通过丝网设备进行转移光油,在丝印冷烫组件上实现电化铝的转移;承印物通过3D印刷机在印张指定部位印刷特殊的光油,与预先在印张上已印刷的栅格化图像相结合,并进行固化将光油转印在印张表面,从而在印张上呈现直印3D变图图像。
优选的,所述电化铝膜包括离型层、设置于所述离型层上表面的色层和设置在色层上表面的背胶层。
本发明中的背胶层具有极高的附着力,涂膜收缩小、硬度高、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能、电气绝缘性能优异,背胶层被划破时,刮痕较为坚硬,在不断擦拭过程中,刮痕不会因为擦拭导致刮痕进一步增大;在擦拭过程中,随着擦拭的进行,离型层中的材料对刮痕进行适当补充,因此在刮痕较小的情况下,可实现划痕修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0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数据驱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车辆底盘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