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葱兰鳞茎袋内扦插快繁及促成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9734.6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2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庄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35 | 分类号: | A01G22/35;A01G2/10;A01G24/15;A01G24/28;A01G7/06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于晓庆 |
地址: | 132101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鳞茎 扦插 促成 栽培 方法 | ||
一种葱兰鳞茎袋内扦插快繁及促成栽培方法,涉及葱兰栽培领域,包括:葱兰种球选择;葱兰鳞茎选择;葱兰鳞茎前处理;葱兰鳞茎2分法切分;葱兰鳞茎生长调节剂处理;扦插基质选择及处理;袋内扦插及管理;葱兰扦插幼苗养护管理;葱兰扦插幼苗人工低温休眠;葱兰球茎休眠解除及夏季露地移栽养护管理;葱兰种球露地栽培管理。本发明采用2分法分割葱兰外层鳞片,并采用自封袋进行袋内扦插,获得的葱兰幼苗进行1次人工低温促成栽培,缩短自然休眠时间、延长幼苗生长时间,且由原来的3年开花缩减到2年即可开花,缩短了葱兰的繁育周期,同时采用袋内扦插的方式,无需调节室内温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大大降低了传统扦插时管理的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葱兰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葱兰鳞茎袋内扦插快繁及促成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别称葱莲、玉帘、白花菖蒲连、韭菜莲、肝风草。原产于南美洲,是石蒜科(Amaryllidaceae)葱莲属(Zephyranthes)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其鳞茎均呈卵状,叶数枚,线形,簇生,花茎纤细,中空,花单生于花茎顶端,呈漏斗状,花被片6,花柱细长。葱兰因花大、花期长、分布广泛、栽培管理简单粗放,极具园林应用价值,常作林下地被、盆栽花卉、花坛缘栽材料等。近年来,葱兰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生产上并没有一套快速扩繁的方法。对于球根花卉而言,人工繁殖法被长期用来加快种球的无性繁殖生产,以解决自然分生较慢的问题。葱兰的繁殖方法主要有分株繁殖、播种繁殖、组织培养等,分株繁殖系数非常低,而且长期进行分株繁殖容易导致病毒积累、品种退化和分瓣现象的增加。播种繁殖成球周期长,后代易发生变异,发芽不整齐,且实生苗生长发育周期长,故主要用于育种。组织培养虽然繁殖系数大、周期短,但成本较高,而鳞片扦插繁殖方法简单、繁殖系数大、开花快,是葱兰、韭兰最应开发利用的繁殖方法。
目前,关于葱兰的具体繁殖方法,如《熊琴,付素静,鲁万贵.葱兰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J].北方农业学报,2019,47(05):82-85.》所公开的以葱兰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的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单独使用对葱兰种子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不明显,MS+2,4-D(0.2mg/L)处理葱兰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仅为3.3%;复合使用6-BA后,葱兰种子愈伤组织和丛生芽的诱导率明显增加,MS+2,4-D(0.4mg/L)+6-BA(0.2mg/L)处理葱兰种子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0%,MS+6-BA(1.0mg/L)+NAA(1.0mg/L)处理葱兰丛生芽诱导率为66.7%,由此说明,该方法中用于诱导葱兰种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2,4-D(0.4mg/L)+6-BA(0.2mg/L),诱导葱兰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1.0mg/L)+NAA(1.0mg/L)。该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式繁殖,具有成本高、速度慢以及需要专业组织培养实验室等缺点。
又如《邓祖丽颖,袁秀云.葱兰的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3):140-144.》所公开的利用葱兰叶片、鳞叶和顶芽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顶芽为最适外植体;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TDZ(0.5mg/L)+NAA(0.1mg/L),其次是MS+6-BA(0.5mg/L)+NAA(0.1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生根率为100%,为葱兰的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该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式进行繁殖,具有顶芽外植体不易获得、顶芽数量少、繁殖周期长、需要专业组织培养实验室等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未经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97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