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9276.6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允;钱建江;谢亮;冯津;陈宁;张强;董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B08B9/04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全万志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防水 排水 结构 | ||
1.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隧道内壁的盲管(1)和设置在隧道两侧的排水管(2),所述盲管(1)与排水管(2)连通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盲管(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弹性杆(4),所述第一弹性杆(4)与盲管(1)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杆(4)沿第一弹性杆(4)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一弹性杆(4)上设置有多个橡胶板(5),所述橡胶板(5)接触在盲管(1)的内壁,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一弹性杆(4)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排水管(2)内转动设置有第二弹性杆(6),所述第二弹性杆(6)与排水管(2)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弹性杆(6)沿第二弹性杆(6)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弹性杆(6)上设置有刮板(7),所述刮板(7)抵接在排水管(2)的侧壁上,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弹性杆(6)转动的第二驱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2)和盲管(1)之间设置有三通管(3),所述三通管(3)分别与排水管(2)和盲管(1)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三通管(3)内的第一叶片(8),所述第一叶片(8)位于三通管(3)平行于排水管(2)走向的支管内,所述第一叶片(8)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地面,所述第一弹性杆(4)靠近三通管(3)的一端位于三通管(3)内,所述第一弹性杆(4)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节(9),所述第一万向节(9)背离第一弹性杆(4)的一侧平行于第一叶片(8),所述三通管(3)内转动设置有第一驱动杆(11),所述第一驱动杆(11)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叶片(8)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杆(1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2),所述第一叶片(8)和第一万向节(9)上设置均设置有与第一锥齿轮(12)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8)滑动设置在三通管(3)内,所述第一叶片(8)沿竖直方向滑动,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使第一叶片(8)滑动,使得所述第一叶片(8)最底部扇叶位于液面下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杆(11)为可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设置在三通管(3)内浮漂(19),所述三通管(3)内设置有导向杆(14),所述导向杆(14)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叶片(8)的滑动方向,所述浮漂(19)滑动设置在导向杆(14)上,所述第一叶片(8)转动设置在浮漂(19)上,所述第一驱动杆(11)设置在导向杆(14)上且平行于导向杆(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浮漂(19)上的第三锥齿轮(16),所述第三锥齿轮(16)与第一叶片(8)上的第二锥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锥齿轮(16)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处三通管(3)平行于排水管(2)的支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弹性杆(6)和第三锥齿轮(16)相互靠近端部上的第二万向节(17),两个所述第二万向节(17)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杆(18),所述第二驱动杆(18)为可伸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结构还包括隔板(20),所述隔板(20)用于隔断排水管(2)内的自然水流动,所述隔板(20)的中心处开设有过水口(21),所述隔板(20)上滑动设置有用于闭合过水口(21)的滑盖(22),所述滑盖(22)上开设有供第二弹性杆(6)通过的条形缺口(23),所述条形缺口(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滑盖(22)的滑动方向,排水结构还包括用于驱使滑盖(22)滑动,对所述过水口(21)进行开启并使过水口(21)处于液面下方的第四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件包括设置在滑盖(22)上的气囊,所述气囊位于滑盖(22)的水流冲击面,所述气囊位于滑盖(22)底部和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盖(22)上滑动设置有闭合板(24),所述闭合板(24)用于闭合条形缺口(23),所述闭合板(24)抵接在第二弹性杆(6)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余姚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92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