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镜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67958.3 | 申请日: | 2022-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1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慧;梁伟朝;应永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5/00 | 分类号: | G02B25/00;G02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谨诚君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镜 镜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目镜镜头,沿光轴从目侧至显示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平板玻璃,所述第一透镜是具有正光焦度的近轴区凸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是具有正光焦度的近轴区凸凹透镜或近轴区凹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是具有负光焦度的近轴区凹凸透镜。通过合理分配镜片光焦度和形状,使经过光学系统的光线平缓进入像面,有利于光学系统校正色差,有利于实现更高像质,并减少所需光学元件的数量,减小光学系统的外形尺寸,减轻光学系统的重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目镜镜头。
背景技术
人眼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系统,但是人眼的光谱敏感范围不大,分辨能力也有限。随着光强不断减弱,人眼的识别能力也逐渐变差,最终无法辨识物体。在夜间,光谱范围和光强两个因素限制了人眼的分辨能力,微光夜视仪突破上述限制,帮助人在夜间微光条件下观察物体。
现今微光夜视技术已经是成熟的高新技术,微光夜视仪是发达国家生产量、装备量最大的夜视设备。随着微光夜视的需求不断增加,相应的需要不断加强。为了满足器件整体小型化、轻量化的要求,最优方案是增大目镜的观察倍率。而目镜的观察倍率与透镜组的焦距直接相关,增大目镜的观察倍率要求目镜有较高的光焦度。只使用标准的球面正透镜构成目镜,校正像差困难。
此外,带着眼镜的人,需要比较长的目视间隙,才能透过目镜看见完整的视野,通常15mm以上比较合适;许多军用目视光学仪器要求长出瞳距。对于军用的瞄准、望远系统,为防止射击时的撞击头部,需要配备眼罩、护额以保证射击手的人身安全;为避免炮弹烟雾、有毒气体等对射击手造成伤害,须佩戴防毒面具,上述这些需求都需要目镜具备长出瞳距才能保证,现有的目镜出瞳距离一般在15mm左右。
现有技术中提出的目镜系统难以在较大视场角的同时矫正像差,也难以在长出瞳距的情况下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分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出一种目镜镜头,可校正光学系统色差,可实现更高像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目镜镜头,沿光轴从目侧至显示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阑、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是具有正光焦度的近轴区凸凸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是具有正光焦度的近轴区凸凹透镜或近轴区凹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是具有负光焦度的近轴区凹凸透镜。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61≤f1/f≤0.97。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00≤f2/f≤3.68。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0.99≤f3/f≤-0.46。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f12满足:1.68≤f/f12≤2.43。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合成焦距f23满足:-0.93≤f/f23≤0.0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0.00≤f1/f2≤1.77。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和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满足:-1.82≤f1/f3≤-0.51。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1和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CT3满足:1.02≤CT1/CT3≤4.58。
优选地,所述目镜镜头的有效焦距f和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像侧面距离TTL满足:1.08≤TTL/f≤1.2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未经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67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点胶机
- 下一篇:三相PWM整流器硬件在环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