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侧发光吸顶灯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55947.3 | 申请日: | 2022-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5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 发明(设计)人: | 赖国炼;陈金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8/00;F21V1/02;F21V3/00;F21V5/00;F21V7/00;F21V13/04;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郭雨桐 |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吸顶灯 | ||
本申请适用于灯具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侧发光吸顶灯,包括光源、导光板、遮光环、扩散板;光源为侧发光光源;导光板的侧部正对光源;遮光环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遮光环设于导光板的边缘处,遮光环用于遮挡光源发出的且未经过导光板的光线,遮光环具有弧形的内凹面;扩散板和导光板之间为遮光环,内凹面用于反射经过导光板的部分光线并射向扩散板边缘。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顶灯扩散板边缘呈现较厚重的挡板,降低了灯具的发光使用效果,用户得不到较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灯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侧发光吸顶灯。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薄型侧发光吸顶灯通过侧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导光板后从扩散板处射出,但是有一部分光源发出的光线不经过导光板而直接射向扩散板,会在扩散板的边缘处产生光效不均的弊端,出现光斑的情形,产生不好的视觉效果,为了避免此问题,现有侧发光吸顶灯通常在扩散板的外部边缘设置一圈挡板,此挡板用于遮挡扩散板边缘的光斑,挡板与边框连接在一起,其作为边框的横向延伸部分,这样所面临的问题在于,挡板多为金属或塑料材质,不透光,并且为了较好的遮斑,宽度为10~20mm不等,这样使得灯具会呈现一个厚重的边框感,灯亮的时候在扩散板的出光面边缘会有一段较宽不发光区,使得灯具的使用效果差,用户得不到较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发光吸顶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顶灯扩散板边缘呈现较厚重的挡板,降低了灯具的发光使用效果,用户得不到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发光吸顶灯,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为侧发光光源;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部正对所述光源;
遮光环,所述遮光环位于导光板的出光侧,所述遮光环设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处,所述遮光环用于遮挡所述光源发出的且未经过导光板的光线,所述遮光环具有弧形的内凹面;以及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为所述遮光环,所述内凹面用于反射经过所述导光板的部分光线并射向所述扩散板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发光吸顶灯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具有用于承托扩散板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宽度小于等于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形成空气混光区,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间距为3mm-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扩散板内表面的边缘设有一圈环形的油墨混光区,所述油墨混光区设有透光油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环为不透光塑料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混光区的宽度为6mm-10mm,所述遮光环的宽度为4mm-8mm,所述油墨混光区的宽度大于所述遮光环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发光吸顶灯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位于吸顶灯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发光吸顶灯还包括:
反光纸,所述反光纸设于与导光板出光面相对的一侧面上;
背壳,所述背壳与所述边框卡接,所述光源设于所述边框上;以及
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于背壳上,所述安装件用于连接天花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为LED灯,所述光源安装在环形的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设于边框上,所述光源在所述光源板上设置一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反光纸上还设有泡棉,所述泡棉设于所述反光纸和背壳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立达信照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5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