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2205.5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45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秦玉倩;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9 | 分类号: | G06F30/39;G06F1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帆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线 结构 确定 方法 系统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PCB板设计领域,该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包括确定传输线的源端的器件的内阻阻值;基于内阻阻值计算传输线的线宽,线宽为使传输线的阻抗等于内阻阻值的线宽;按线宽确定传输线的结构。本申请能够有效减少因传输线与器件内阻不匹配带来的反射问题的影响,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PCB板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传输线结构变化或者在传输线与其他器件交接处都容易发生阻抗变化,引起信号反射问题。信号反射是指部分信号受阻抗突变影响改变传输方向,沿着与原传输方向相反的方向传播,在传输线末端,接收芯片内阻无穷大,因为与传输线的阻抗不匹配,信号将被反射回源端,同时,源端的驱动器件内阻通常小于传输线的阻抗,反射回来的信号因此会继续发生反射,多次往返后在接收端形成一个叠加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必将产生一定失真,经常表现为如图1所示的振铃现象,如果阻抗突变严重,振铃噪声可能超出电平判断阈值,引起误触发和误码等诸多信号完整性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减少因传输线与器件内阻不匹配带来的反射问题的影响,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传输线的源端的器件的内阻阻值;
基于所述内阻阻值计算所述传输线的线宽,所述线宽为使所述传输线的阻抗等于所述内阻阻值的线宽;
按所述线宽确定所述传输线的结构。
可选的,所述传输线包括过渡传输线及等线宽的常规传输线,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传输线的源端的器件连接,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与所述常规传输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常规传输线的第二端与所述传输线的远端的器件连接,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线宽从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且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和所述常规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相等。
可选的,基于所述内阻阻值计算所述传输线的线宽的过程包括:
基于所述内阻阻值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
该传输线结构确定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传输线的基础阻抗;
基于所述基础阻抗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
相应的,按所述线宽确定所述传输线的结构的过程包括:
按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和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确定所述传输线的结构。
可选的,基于所述内阻阻值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的过程包括:
基于第一关系式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所述第一关系式为
相应的,基于所述基础阻抗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的过程包括:
基于第二关系式计算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所述第二关系式为
其中,R1为所述内阻阻值,Z0为所述基础阻抗,w1为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一端的线宽,w2为所述过渡传输线的第二端的线宽,R0为固定阻值,εr为所述传输线的介质的介电常数,h为所述传输线与平面之间的介质的厚度,t为所述传输线的走线铜厚。
可选的,确定所述传输线的基础阻抗的过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2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鲜花保鲜液及其鲜花保鲜剂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膨胀土边坡自适应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