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8864.1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9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斌;南钰;郑罡;郝婧;宋瑞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14 | 分类号: | G01K1/14;G01K1/02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图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64 | 代理人: | 石路 |
地址: | 475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输电 线路 导线 动态 增容 环境温度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将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在导线上,并将导线监测装置安装在在线监测装置左右两侧的导线上;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导线周围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导线监测装置实现对导线的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导线监测装置结合导线温度数据建立导线温升与导线弧垂变化的数学模型;在线监测装置结合导线载流量数据建立环境温度与导线载流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在线监测装置与导线监测装置的测量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变电站端;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准确测量温度、安装便捷、实现在线温度监测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输电线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用电量的持续增加,输电能力瓶颈问题非常突出,在社会用电量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是目前电力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输电线路动态增容系统通过动态的检测导线温度和环境温度等气象条件分析,确定输电线的输电容量,从而提高导线在一定气象环境下的传输容量,目前实测环境温度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用杆塔监测主分机将导线温度、湿度、风速、日照强度等集中打包为GSM,通过GSM通信模块发送至监测中心,监测中心利用上述信息,结合导线的辐射吸收系数和摩尔根载流量公式运算可答应的载流量,实现运用动态的检测导线温度和环境气象条件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的目的,由于杆塔监测主分机远离输电线路,线路中由于地域的变化,天气也会发生变化,杆塔监测主分机由于与线路所处地点不同,即所在处的环境温度也不同,无法正确反映输电线路所在处的环境温度;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准确测量温度、安装便捷、实现在线温度监测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准确测量温度、安装便捷、实现在线温度监测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在导线上,并将导线监测装置安装在在线监测装置左右两侧的导线上;
步骤2:在线监测装置实现对导线周围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环境温度、风速、风向、日照强度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
步骤3:导线监测装置实现对导线的自身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导线温度、导线张力、导线弧垂的实时监测;
步骤4:导线监测装置结合导线温度数据建立导线温升与导线弧垂变化的数学模型;
步骤5:在线监测装置结合导线载流量数据建立环境温度与导线载流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并选取在线监测装置监测到的环境温度最小值作为高压输电线路所在处的动态增容用环境温度测量值;
步骤6:在线监测装置与导线监测装置的测量结果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到变电站端。
所述的在线监测装置包括上半体和下半体,所述的上半体和下半体一侧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螺栓固定端连接,所述的上半体和下半体外侧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上半体外侧的温度传感器内侧设置有风速风向传感器和日照强度传感器,所述的下半体外侧的温度传感器内侧设置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的上半体和下半体内侧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温度在线测量模块,所述的上半体和下半体内侧设置有导线。
所述的上半体和下半体内部均设置有内腔体,所述的内腔体内部中部均设置有电源监控电路模块,所述的内腔体内部左侧均设置有单片机,所述的内腔体内部均设置有屏蔽环,所述的屏蔽环内部均设置有集能转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开封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8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