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8695.1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经纬;赵孝永;周正;周海兵;郭昊;吴利民;张晓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散热 综合 机架 机箱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机箱内壁为各功能模块结构件(2)提供安装槽位,机箱的主体(1)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后框组件组成,上侧板和下侧板上设有流道,与流道左右两侧钻孔形成通路并与左侧板、右侧板上管道连接,冷却液经左侧板或右侧板上的管道分别通入上侧板、下侧板内部的流道中对各功能模块结构件进行散热;下侧板上开孔,风扇(3)位于下侧板的下方,外部低温空气经由风扇(3)、下侧板处的开孔吹入机箱内部,在经过功能模块结构件(2)外表面时带走热量。本发明将液冷散热与强迫风冷散热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并切换最为合适的散热模式,保证机箱能够满足不同的散热需求,避免设备过热失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机械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微小型化、集成化、综合化,产品组成和功能越加复杂,整机和单板的热流密度快速增加,综合机架类产品的整机功耗已经达到了千瓦级,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液冷相对于风冷具有更高的散热效率,常见液体介质的换热系数(水的强迫对流换热系数1000~15000)远高于空气的换热系数(强迫对流换热系数20~100),特别适用于高热流密度的产品散热。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液冷产品而言,一旦冷源设备发生故障导致无法供液、产生漏液或因缺少必要的维护而导致供液量降低时,设备内部温度会快速升高并造成热损伤,存在较大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高热流密度的综合机架类机箱,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将液冷散热与强迫风冷散热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并切换最为合适的散热模式,保证机箱能够满足正常条件、极限条件及应急条件下不同的散热需求,避免设备过热失效,保证人员及设备安全。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机箱内壁为各功能模块结构件2提供安装槽位,机箱的主体1由上侧板、下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后框组件组成,上侧板和下侧板均有外层板和内层板组成,内层板上设有流道,与外层板焊接后形成内部空腔,与流道左右两侧钻孔形成通路并与左侧板、右侧板上的管道实现连通,冷却液在流入转换接头后,管道的分流使冷却液同时流经上下侧板以实现散热,保证上下侧板温度受控;
下侧板上开孔,风扇3位于下侧板的下方,外部低温空气经由风扇3、下侧板处的开孔吹入机箱内部,在经过功能模块结构件2外表面时带走热量。
较佳地,功能模块结构件2外表面上设置导流翅片4,导流翅片4的走向为从机箱底部通往机箱前部。
较佳地,液冷模式由外部设备控制通断,强迫风冷模式下由各功能模块结构件上的功能模块控制。
较佳地,正常工作时采用液冷模式,在极限条件下,开启温度过高区域的风扇3,同时进行液冷模式和强迫风冷模式;在应急条件下,开启强迫风冷模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综合机架类机箱的结构设计,对液冷散热与强迫风冷散热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并基于硬件平台识别设备工作条件变化,实现多种工作状态的切换,对设备内温度进行控制,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散热需求,并提供应急状态下的保护方案,保障产品使用中稳定、可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风液融合散热综合机架类机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冷散热模式下冷却液流向示意图。
图3为机箱侧板冷却液流道示意图。
图4为强迫风冷散热模式下空气流向示意图。
图5为功能模块结构件2外表面导流翅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86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