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8489.0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A01B49/04;A01B7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孙建 |
地址: | 210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景观 生态 环保 土壤 修复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土壤修复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土壤修复装置不能兼容的对固体或者液体修复剂进行兼容使用以方便对土壤进行多样化的修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牵引承接车、支架、液体修复剂储存筒、固体修复剂储存筒、安装框、第一电动气缸、第一电机、旋耕棍、支撑杆、喷液管、喷头、下料筒、第二电动气缸、圆盘座、套筒、环形齿轮,所述圆盘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装有齿轮,并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还设置有播撒机构。本装置可以对样化的对土壤进行多种方式的修复,同时方便调节以及维修,可以有效的避免堵塞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尤其在中国,有较多的土壤是因为酸碱化严重而需要进行修复,目前常用的技术手段为通过播撒固体或者液体的修复剂进行土壤修复,比如播撒:草木灰、各种化肥以及酸碱溶液等;但是现有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的兼容固体或者液体修复剂的装置以方便对土壤进行多样化的修复。因此提出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土壤修复装置不能兼容的对固体或者液体修复剂进行兼容使用以方便对土壤进行多样化的修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景观生态环保的土壤修复装置,包括牵引承接车、支架、液体修复剂储存筒、固体修复剂储存筒,牵引承接车前侧上端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框,每个安装框内均嵌装有第一电动气缸,且第一电动气缸下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两侧的第一电机互相靠近一侧输出端之间固定套装有旋耕棍,所述牵引承接车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下端安装有喷液管,所述喷液管的下侧线性阵列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固体修复剂储存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料筒,且固体修复剂储存筒的下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气缸,所述第二电动气缸下侧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盘座,所述圆盘座的外侧面转动套装有套筒,且套筒的外侧面固定套装有环形齿轮,所述圆盘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套装有齿轮,并与环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套筒的下端还设置有播撒机构。
优选的,所述牵引承接车的前侧设置有牵引座,且牵引承接车上安装有车轮,所述液体修复剂储存筒与固体修复剂储存筒设置在前后两侧的支撑杆互相靠近的一侧,而前后两侧的支撑杆互相远离的一侧对称设置有旋耕辊。
优选的,所述播撒机构包括圆盘、分散杆、分隔板、盖板、导向座板、连接座、圆环,所述套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上端面中心阵列固定连接有分散杆,所述圆盘的上端面阵列固定连接有分隔板,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的圆盘的上端面均通过弹簧铰链转动连接有盖板,每个所述盖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座板,所述固体修复剂储存筒下端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侧的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圆环,且圆环套设在各个导向座板的外侧。
优选的,两侧的所述液体修复剂储存筒分别与前后两侧的喷液管之间连接有软管与水泵,所述套筒套设在下料筒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上端内壁通过轴承转动套设在圆盘座的外侧面,所述液体修复剂储存筒下端面阵列固定连接的第二电动气缸下侧的输出端均共同与圆盘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盖板沿圆盘座靠近其中心的一侧均通过弹簧铰链与圆盘座的上端面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84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