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44136.3 | 申请日: | 2022-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3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龚城建;龚晓春;吴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优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44 | 分类号: | G01N33/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密闭式 转子 硫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包括机架、下防护罩、摇杆、驱动组件、上防护罩、升降件、上放置座以及下放置座,下防护罩与下放置座之间形成一下驱动腔、上防护罩与上放置座之间形成一上驱动腔,上驱动腔内活动设置有加压组件且加压组件与升降件之间连接有联动组件,升降件包括第一升降行程与第二升降行程,下放置座包括下底座、开口以及铰接于下底座且密封开口的放置盖,下驱动腔与驱动内腔之间设有的单向组件,放置盖与下底座之间设有复位组件。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在打开模腔的过程中能实现橡胶试样的自动出料,以此来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好的流通性与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检测仪器,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
背景技术
无转子硫化仪是橡胶加工行业控制橡胶质量、快速检验及橡胶基础研究应用最广泛的仪器,为橡胶最优化配方组合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可精确测出焦烧时间、正硫化仪时间、硫化指数及最大、最小扭矩等参数。
检测过程是将橡胶试样包裹高温玻璃纸后放入模腔内,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模腔有上下两部分,其中下部分以微小的往复转动使试样产生剪切应变,测定试样对模腔的反作用转矩(力),此转矩(力)的大小取决于胶料的剪切模量。现有的橡胶试样在检测完成后大多采用人工手动的方式将试样从模腔内取出,而人工手动取出的方式由于模腔内存在极高的温度,导致该种方式极易造成操作人员的烫伤,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根据上述问题,本发明孕育而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该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在打开模腔的过程中能实现橡胶试样的自动出料,以此来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好的流通性与实用性。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密闭式无转子硫化仪,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且具有内腔的下防护罩、转动设置于机架且伸入下防护罩内腔的摇杆、驱动摇杆动作的驱动组件、活动设置于下防护罩上方且具有内腔的上防护罩、驱动上防护罩向下防护罩往复运动的升降件、固定设置于上防护罩内腔且具有上发热盘的上放置座以及设置于下防护罩内腔且具有下发热盘的下放置座,所述下防护罩内腔与下放置座之间形成一下驱动腔、上防护罩内腔与上放置座之间形成一上驱动腔且上防护罩与下防护罩两者相抵密封并构成下驱动腔与上驱动腔两者相通,所述上驱动腔内活动设置有加压组件且加压组件与升降件之间连接有带动加压组件动作的联动组件,所述升降件包括第一升降行程与第二升降行程,第一升降行程供上防护罩与下防护罩两者相抵密封、第二升降行程来通过联动组件驱动加压组件进行加压,所述下放置座包括连接摇杆的下底座、形成于下底座具有朝上开口的驱动内腔以及铰接于下底座且密封开口的放置盖,所述下驱动腔与驱动内腔之间设有供压力进入驱动内腔的单向组件,所述放置盖与下底座之间设有复位组件,当上防护罩与下防护罩两者相抵密封时,上放置座通过橡胶试样相抵放置盖密封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橡胶试样包裹高温玻璃纸后放置于放置盖上方,升降件动作并具有第一升降行程与第二升降行程,升降件在第一升降行程的动作中驱动上防护罩带动上放置座向下运动;当上防护罩相抵于下防护罩构成密封时,上放置座相抵橡胶试样使放置盖密封开口。升降件继续动作进入第二升降行程,在第二升降行程的动作中通过联动组件带动加压组件动作对上驱动腔与下驱动腔内的压力进行加压,压力通过单向组件进入驱动内腔来提升驱动内腔的压力。
接着,驱动组件通过摇杆带动下放置座动作的同时,上发热盘与下发热盘加温对橡胶试样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通过升降件带动上防护罩与上放置座迅速打开模腔,而失去上放置座限位的放置盖在驱动内腔压强的作用下围绕于铰接处向一侧摆动来将检测完成后的橡胶试样顶出模腔,实现开模同时的自动出料操作,而转动后的放置盖则在复位组件的复位下重新盖在开口上方,使橡胶试样的出料操作完全无需人工干涉,也无需在仪器旁边设置复杂庞大的取出装置,仅依靠仪器原有的驱动源就能同步实现自动出料,无需设置额外的驱动源、传感器以及编程去配合仪器,避免安全隐患存在的同时,使其在市场上具有更好的流通性与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优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优联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4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