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及细微粉尘的吸附脱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41931.7 | 申请日: | 202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2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杭之;张舒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赵毅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浓度 二氧化硫 细微 粉尘 吸附 脱除 方法 | ||
1.一种烟气中二氧化硫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烟气的净化、降温与增湿
从引风机引入的烟气进入水洗塔A底部,与塔顶喷入的雾化洗涤水逆向接触;水洗塔的洗涤污水质量的80~90%用于循环使用,另外10~20%送入沉灰池B中用石灰石进行中和至pH=6~9,进行无害排放;净化后的烟气温度降至40~70℃,并达到水汽饱和,送入吸附塔C或D进行脱硫与进一步除尘;
步骤2、烟气脱硫与进一步除尘
从水洗塔顶排出的低温水汽饱和的烟气,从塔底进入吸附塔C内;塔内装填大孔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并已转为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铵型;烟气经烟气分配装置,形成均匀分布的气流;控制阀门V1,V3开,其余阀门关闭;此时吸附塔C处于吸附阶段,随着二氧化硫的吸附,树脂逐渐由碱型转为氢型,并逐渐收缩,将其孔道内的溶液排出,在树脂外部形成连续液相,落入塔底贮液段;与此同时,烟气中的粉尘颗粒经由树脂的截留和捕获,随着树脂排出液流入塔底;塔底液体引入离心分离装置,滤渣为煤灰颗粒,与步骤1中沉灰池内污泥合并处理;滤液经进一步处理为产品或再生;脱硫和除尘后的烟气经除雾器后送入烟囱排放;
步骤3、树脂清洗与再生
当吸附塔1排出烟气中SO2的浓度达到设定值时,将其停止,控制阀门V2、V4开,阀门V1、V3关闭,转由吸附塔D开始吸附;同时,打开水泵从吸附塔1塔顶喷淋清水洗涤,洗涤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洗涤水用量为树脂床层体积的0.1~0.5倍,循环2-3次清洗树脂表面和内部残留溶液和粉尘颗粒,该阶段洗涤水与步骤2中的塔底液体合并处理;第二阶段的洗涤水用量为树脂床层体积的0.5~1.0倍,循环洗涤2-4次后停止清洗,此时溶液的pH约为5~7之间;该阶段洗涤水泵送到步骤1中的沉灰池内,作为水洗塔A的补充用水;洗涤完毕后,关闭阀门V5,打开碱泵开始喷淋碱液,树脂由H型转化为碱金属型、碱土金属型或铵型,恢复二氧化硫吸附能力;碱液由塔底循环使用,直至pH=8~10停止循环,将树脂沥干直至无液体排出,吸附塔C内的树脂完成再生工作,完成一个吸附再生循环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脱除方法,:步骤1中,烟气来源于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或建材等行业产生二氧化硫的气体;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在100~6000mg/m3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大孔弱酸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功能基团为羧基(-COO-),骨架为丙烯酸系,孔结构为大孔型;包括的树脂牌号有,中国:D113,美国:Amberlite IRC-84,德国:Lewatit CNP-80,日本:Diaion WK10,法国:Duolite C-476,苏联:KB-或捷克:Ostion K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吸附塔至少包含结构:烟气入口,液体喷淋段,树脂填充段,塔底贮液段,除雾段和烟气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大孔弱酸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吸附塔内采用捆扎包方式、散堆填料包方式单独装填,或采用二者混合的二段式装填;在二段式装填中,捆扎包位于下端,高度为塔高1/5~1/2;散堆段位于上段,高度为塔高的4/5~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中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吸附脱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捆扎包采用如下方法制作:将转型前的树脂装入玻璃布制成的一个大口袋中,将口袋封口后将其中的树脂平摊成一个厚度2-4cm的平层,用塑料或不锈钢丝线沿纵横两个方向缝制,制成含一个个整齐排列长条形小布袋的大布袋片,然后布袋的正反两面分别用不锈钢丝网或塑料丝网覆盖,再卷成圆柱体,成为一个捆扎包,横截面上每个小布袋长度≤6cm,厚度≤4cm,高度≤10cm,整个圆柱体高度在20~30cm,直径根据塔径确定;布袋缝制中需注意给每个小口袋留出20-50%左右的空隙,利于树脂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的收缩与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4193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桌面式半自动载盘转料带编带设备
- 下一篇:一种化妆品蛋白含量提纯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