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38644.0 | 申请日: | 2022-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1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勤;王涛;季学军;陈玉彬;张迎春;丁友根;贵季嵘;颜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晟新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4;E04C5/06;E04C5/08;B28B23/02;B28B2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预应力 增强 预制 叠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且所述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该叠合板的预制底板:分别制备预应力绞线、钢筋网片和钢筋桁架;通过可拆卸的扣件将所述预应力绞线固定于钢筋网片的下侧;通过铁扎丝将钢筋桁架固定于钢筋网片上侧,获得加强结构;制备混合有BFRP绞联纤维的增强型混凝土原料;将所述加强结构置于浇筑模具内,并向所述浇筑模具内浇筑所述增强型混凝土原料、振捣成型、获得半成品底板,且所述扣件位于所述半成品底板的外侧;表面拉毛并养护所述半成品底板,养护至脱模龄期时按普通现浇混凝土的脱模方式脱去浇筑模具,拆除所述扣件,获得成品底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是目前装配式建筑中使用的最为广泛的预制构件。叠合板是以预制钢筋混凝土底板为现浇混凝土层的底板,在使用阶段将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组合成一体化的楼板。相对于现浇楼板,叠合板的施工速度块;相对于纯预制楼板,叠合板整体性能好,因此叠合板兼具了现浇楼板和纯预制楼板的双重优点。然而大部分叠合板的预制底板的厚度仅为60mm,其刚度和承载能力在完成叠合层的浇筑前都属于半成品,所以其在生产、起吊、运输和安装等过程中都存在易产生裂缝的风险,裂缝问题也成为了预制叠合板的质量通病。
近年来,我国开始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工程中,超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所用材料完全不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大幅度提高,有学者提出将其运用到叠合板构件中,此做法虽可以提高叠合板的开裂荷载,但是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利用率极低(运用到实际结构中仅发挥了10%不到的抗压强度),不仅构件造价极高,而且混凝土强度利用率极低,性价比很低。
综上可以看出,裂缝问题是预制叠合板底板构件亟需解决的问题,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虽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开裂强度,但混凝土抗压强度利用率极低,性价比极低,不提倡使用。因此,寻求一种技术来解决预制叠合板底板构件的裂缝问题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预应力绞线的增强型预制叠合板的制备方法,该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以及现场浇筑于所述预制底板上的浇筑层,且该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该叠合板的预制底板:
分别制备预应力绞线、钢筋网片和钢筋桁架;
通过可拆卸的扣件将所述预应力绞线固定于钢筋网片的下侧,以形成预应力绞线网片;
通过铁扎丝将钢筋桁架固定于钢筋网片上侧,获得加强结构;
制备混合有BFRP绞联纤维的增强型混凝土原料;
将所述加强结构置于浇筑模具内,并向所述浇筑模具内浇筑所述增强型混凝土原料、振捣成型、获得半成品底板,且所述扣件位于所述半成品底板的外侧;
表面拉毛并养护所述半成品底板,养护至脱模龄期时按普通现浇混凝土的脱模方式脱去浇筑模具,拆除所述扣件,获得成品底板。
优选的,还包括制备预应力绞线的步骤:
复合增强纤维的无捻粗纱经挤压、加胶固化后制成复合绞线;
沿所述复合绞线自身的长度方向拉伸该复合绞线、以向该复合绞线施加预应力,获得预应力绞线。
优选的,所述复合增强纤维至少包括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钢筋网片包括一体成型的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且横向钢筋和/或纵向钢筋的端部可延伸至所述成品底板的外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晟新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晟新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86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