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反向旋流对冲空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36733.1 | 申请日: | 202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77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苟如意;张金发;程政皓;张嘉昊;龙顺军;陈菁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31/03 | 分类号: | E21B3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反向 对冲 化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井下反向旋流对冲空化装置,属于石油开采井下解堵领域。包括紧固端盖、加速管、外旋流件、内旋流件、底端旋流件、壳体,所述紧固端盖位于加速管上端;所述加速管位于外旋流件内部上端;所述外旋流件设有旋流叶片一、空化内腔与阶梯通道,外旋流件上端与紧固端盖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内旋流件位于阶梯通道内部,内旋流件由上端套筒、旋流叶片二与下端套筒组成;所述底端旋流件设有中心锥形通孔与螺旋锥形通孔,中心锥形通孔上端与外旋流件下端采用螺纹连接;所述壳体位于底端旋流件上端,与底端旋流件采用螺纹连接。本发明通过旋流叶片使流体发生旋转,经底端旋流件喷射并发生对冲,产生空化效应,有利于石油开采井下解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下空化解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下反向旋流对冲空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许多油井的出油孔由于杂质聚积,造成渗油通路堵塞,这些堵塞物阻碍原油流入井筒中,降低原油渗透率,从而影响油井产量及油田采收率。现今常用的两种解堵方法为化学解堵和物理解堵,化学解堵虽然使用广泛,但成本较高,还会对油井造成二次伤害,进而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对于物理解堵,由于对油层和环境无污染,因此该解堵方法具有良好的前景。
在物理解堵中,空化技术的利用产生了不错的效果,该解堵方法利用简单的空化装置,通过改变流道截面和流体压力来产生空化效应,使流体中含有大量空泡,空泡溃灭产生的高温高压,不断作用在堵塞物上使其产生微裂纹,从而有效解决油田开采过程中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井下反向旋流对冲空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井下反向旋流对冲空化装置,包括O形密封圈、紧固端盖、加速管、外旋流件、内旋流件、底端旋流件、壳体;
所述紧固端盖位于加速管上端,紧固端盖设有端盖外螺纹;
所述加速管位于外旋流件内部上端;
所述外旋流件设有旋流叶片一、空化内腔与阶梯通道,旋流叶片一为等直径的旋流叶片且旋向为右旋,外旋流件上端设有上端内螺纹,与紧固端盖的端盖外螺纹采用螺纹连接,端盖外螺纹的螺纹根部安装O形密封圈,外旋流件下端设有下端外螺纹;
所述内旋流件位于阶梯通道内部,内旋流件由上端套筒、旋流叶片二与下端套筒组成,旋流叶片二为等直径的旋流叶片且旋向为左旋,上端套筒焊接在内旋流件上端的旋流叶片二上,下端套筒焊接在内旋流件下端的旋流叶片二上,内旋流件的上端设有锥形体;
所述底端旋流件设有内螺纹一、内螺纹二、中心锥形通孔与螺旋锥形通孔,中心锥形通孔上端的中心孔一的直径大于中心锥形通孔下端的中心孔二的直径,底端旋流件的内螺纹二与外旋流件下端的下端外螺纹采用螺纹连接,外旋流件下端外螺纹的螺纹根部安装O形密封圈,螺旋锥形通孔上端的螺旋孔一的直径大于螺旋锥形通孔下端的螺旋孔二的直径;
所述壳体位于底端旋流件上端,壳体下端设有外螺纹,与底端旋流件的内螺纹一采用螺纹连接,壳体下端外螺纹的螺纹根部安装O形密封圈;
所述螺旋孔一与中心孔一的距离为螺旋孔二与中心孔二距离的3-6倍,螺旋锥形通孔的旋向为右旋且螺旋角为20°-25°,螺旋锥形通孔沿底端旋流件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8-12个;
所述加速管装在外旋流件上端内部,上端通过紧固端盖压紧,下端通过空化内腔顶住,保证加速管不发生轴向移动;
所述内旋流件装在外旋流件下端的阶梯通道内部,上端套筒被阶梯通道的阶梯顶住,下端套筒被中心锥形通孔上端的阶梯顶住,保证内旋流件不发生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6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