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拆式皂液泵及皂液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4829.4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6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于芳;吴华群;丘权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泡趣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K5/12 | 分类号: | A47K5/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严宏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拆式皂液泵 皂液机 | ||
一种快拆式皂液泵,包括:皂液吸取单元和驱动单元,皂液吸取单元包括偏心连接件;驱动单元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异形孔或第一异形凸起;偏心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上配合的第二异形凸起或第二异形孔,或偏心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第一异形孔或第一异形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三异形凸起或第三异形孔。一种快拆式皂液机,应用上述的皂液泵。有益效果在于,快拆结构使皂液泵的取液部分与驱动部分可以插拔连接,方便用户拆装,皂液吸取单元可作为易耗件单独替换,让消费者简单操作即可将阻塞的皂液吸取单元取出更换,延长了皂液机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了电子垃圾的产生而且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浴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拆式皂液泵及皂液机。
背景技术
皂液泵是皂液机的核心部件,现有皂液泵大多采用皮碗吸附式结构,例如现有专利申请号:201811025562.6,发明名称:一种具有发泡功能的皂液泵,以及专利申请号:201810767072.7,名称:一种皂液泵,均采用如图1所示相近的结构,其取液部分和驱动部分在出厂时直接连为一体,但皂液泵在使用过程中取液部分会慢慢形成阻塞,最终完全阻塞使皂液机无法正常使用,此时比较好的办法是更换皂液泵,但考虑到皂液机结构复杂,而且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具有更换皂液泵的动手能力,所以一般消费者遇到皂液机无法使用的情况时,更倾向于直接更换新的皂液机,导致其他功能完好的部件也一并被舍弃,而取液部分一般为塑料制品,但驱动部分、皂液泵的控制部分及电源均为电子产品,产生了污染威胁较大的电子垃圾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易拆换的皂液泵及皂液机,以减少皂液机阻塞即抛弃的情况发生,同时给用户提供一个延长皂液机使用寿命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皂液机还存在随身携带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渗漏的问题。原因在于皂液机与皂液容器上连接的位置通常会设置开口或缝隙,使空气能够进入皂液容器内实现气压平衡,防止皂液机从皂液容器中抽取皂液后,皂液容器内的气压降低使皂液容器收缩瘪下去。但在用户随身携带时,由于皂液机在衣物或包内晃动,使皂液从开口或缝隙中泄露,导致沾染到其他物品,对用户造成困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拆式皂液泵及皂液机。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拆式皂液泵,包括:皂液吸取单元和驱动单元,所述皂液吸取单元包括用于引入动力的偏心连接件;
所述驱动单元上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异形孔或第一异形凸起;
所述偏心连接件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异形孔或第一异形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二异形凸起或第二异形孔,或所述偏心连接件上有与偏心连接件动力输入端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动力输入端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异形孔或第一异形凸起插接配合的第三异形凸起或第三异形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为分体式结构或成形为一体。
一种快拆式皂液机,采用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快拆式皂液泵,还包括:壳体支座、盖体、喷嘴、供电组件和皂液容器;
所述壳体支座设置在皂液容器上;
所述壳体支座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以及连通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的动力传输通道与皂液传输通道;
所述皂液吸取单元设置在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皂液吸取单元的进液端通过设置在皂液吸取单元侧壁的第一插接管路与皂液传输通道插接配合,所述皂液吸取单元的出液端与喷嘴连接;
所述驱动单元和供电组件设置在第二容置槽内,所述驱动单元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动力传输通道与皂液吸取单元上的偏心连接件动力输入端或第二连接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
所述盖体设置在壳体支座上并将皂液吸取单元罩设在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皂液传输通道通过管体或在供电组件上设置与皂液传输通道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管路延伸至皂液容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泡趣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泡趣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48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驱动线圈结构、绕线模具及绕制工艺
- 下一篇:一种电液制动控制系统及拖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