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内循环养殖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34686.7 | 申请日: | 2022-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0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必琴;宋小龙;王文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必琴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K67/033;A01C21/00;A01G24/22;A01G24/10;A01G7/06;C05G1/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张勋 |
地址: | 743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循环 养殖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业内循环养殖种植方法,涉及蜂糖李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蜂糖李苗100份和蜜蜂养殖箱20份为主料,稻草95份、农家肥27份、有机肥26份、尿酸2份、过磷酸钙2份、硫酸钾3份、磷酸二氢钾1份、清水155份和草木灰2份为辅料,经过肥料发酵、挖坑处理、肥料处理、树苗种植、开花施肥、疏花传粉和疏果处理等一系列种植工艺步骤,树苗种植于种植坑的内部,并采用土壤覆盖,土壤形状为半圆弧状,同时浇灌清水,树苗之间种植间距为1.5m,每两个树苗之间放置一个蜜蜂养殖箱,进行蜂蜜养殖,使得该种养殖技术能够将蜂糖李种植和蜂蜜养殖相结合,利用蜂糖李进行蜂蜜养殖,同时利用蜜蜂对蜂糖李花朵进行授粉传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蜂糖李种植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糖李种植与蜂蜜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养殖技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蜂糖李是蔷薇科梨属多年生落叶果树,乔木,在全球都有广泛的分布,中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蜂糖李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和保水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沙质壤土最为适宜;
蜂糖李在种植时按照株行距定点挖穴,然后往穴内投放一定厚度的稻草等物,再压紧混合有机肥的泥土,秋天果实采收之后对土壤进行深翻施肥,按一定比例种植花期一致的授粉树,在适当的时间对树苗三疏工作和整形修剪工作,春天时防治病虫,盛花期1月后对果实套袋,及时采收;
现有技术中有很多关于蜂糖李的种植方法,通过将蜂糖李隔段播种,对蜂糖李进行种植,且蜂糖李属于异花授粉类的树种,很多品种的蜂糖李只开花不结果,种植蜂糖李时,必须要种植花期差不多的授粉品种树苗,以便于授粉,而现有技术中蜂糖李需要人工进行授粉,授粉工时较长,无法将蜂糖李种植和蜂蜜养殖相结合,减少蜂糖李种植步骤,同时增加蜂蜜养殖,提高整体收益。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蜂糖李种植的技术现状,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了一种蜂糖李种植与蜂蜜养殖相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养殖技术,具体采用步骤如下:
(1)肥料发酵:将农家肥堆放,同时发酵2-4天,发酵后农家肥内部温度达到60-70℃;
(2)挖坑处理:在土壤内部挖出宽度为70-80cm、深度为50-60cm的种植坑,且在种植坑内部铺设稻草,将发酵好的农家肥平整填充至稻草的上端,厚度为5-10cm;
(3)肥料处理:将有机肥和草木灰利用搅拌设备混合,搅拌时间为30-40min,将有机肥和草木灰混合物填充至农家肥的上端;
(4)树苗种植:将树苗种植于种植坑的内部,并采用土壤覆盖,土壤形状为半圆弧状,同时浇灌清水,树苗之间种植间距为1-2m,每两个树苗之间放置一个蜜蜂养殖箱,进行蜂蜜养殖;
(5)开花施肥:蜂糖李苗开花时,将尿酸、过磷酸钙、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和清水混合,混合后肥料利用肥料喷洒设备喷洒至蜂糖李树根位置;
(6)疏花传粉:疏花芽是要按照花芽与叶芽1:1的比例进行,且确保骨干枝每17-20cm左右距离留一个花芽,同时利用蜜蜂吸食花粉进行授粉;
(7)疏果处理:疏果时要确保每个果实有25-30张叶片;
所述蜜蜂养殖箱内养殖黑大蜜蜂,并且每个蜜蜂养殖箱内养殖有至少两个蜂王。
优选的,本发明中疏果疏花时间需要根据蜂糖李品种、树苗生长状态、花期和气候来定;
优选的,本发明中农家肥堆放,同时发酵3天,发酵后农家肥内部温度达到65℃;
优选的,本发明中土壤内部挖出宽度为76cm、深度为56cm的种植坑,且在种植坑内部铺设稻草,将发酵好的农家肥平整填充至稻草的上端,厚度为8cm;
优选的,本发明中有机肥和草木灰利用搅拌设备混合,搅拌时间为35min,将有机肥和草木灰混合物填充至农家肥的上端;
优选的,本发明中树苗种植于种植坑的内部,并采用土壤覆盖,土壤形状为半圆弧状,同时浇灌清水,树苗之间种植间距为1.5m,每两个树苗之间放置一个蜜蜂养殖箱,进行蜂蜜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必琴,未经陈必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346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