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制环形液冷板及环形散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5148.1 | 申请日: | 2022-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13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王家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周黎亚 |
地址: | 550600 贵州省黔***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制 环形 液冷板 散热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进口、多出口的铝制环形液冷板及环形散热器,采用真空钎焊成型。环形液冷板包括流道类型不同的第一环形液冷板和第二环形液冷板,其中,第一环形液冷板中包含轴向流道,第二环形液冷板中包含轴向流道和周向流动。进口、出口相互独立且不连通的第一环形液冷板和第二环形液冷板拼接在一起组成环形散热器。第一环形液冷板由第一下平基板、第一下钎接板、第一槽基板、第一上钎接板、第一上平基板整体钎焊而成,第二环形液冷板由第二下平基板、第二下钎接板、第一块槽基板、隔板、第二块槽基板、第二上钎接板、第二上平基板经真空钎焊一体成型。本发明相对现有的环形散热器,其均温性更好,具备后期可调整性,能够任意组合形成不同规格的环形散热器,适应不同发热情况的电机,且环形液冷板的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液冷散热领域,特别是真空钎焊成型的环形液冷板及环形散热器,主要用于给电机进行冷却。
背景技术
在航空电机的冷却中,对于电机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目前通常采用自然散热或者强制风冷进行冷却以维持其正常工作。这两种传统的散热方式仅限于电机发热量较小的情况,随着电机发热量不断增大,常规自然散热或者强制风冷由于对流换热系数低导致已无法满足电机散热要求,若要满足散热要求,需要增加风机数量来提供更大的风量以增强散热效果,这就占据了较大的空间,显然这与航空领域紧凑性要求是相违背的。
另一方面,传统的环形散热器要么采用轴向流道,要么采用周向流道,由于介质流动阻力不同的问题,很难做到介质在所有流道中均匀流动,导致环形散热器的均温性不好,表现在环形散热器表面温度场的温差过大,而温差过大会带来应力变形,不仅影响散热器后续的使用寿命,更会影响散热效果,最终影响电机的使用稳定性。进一步,目前的环形散热器为整体加工而成,一旦加工完成,当电机的发热情况改变时,后期无法调整,只能整体更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航空领域电机散热的铝制环形液冷板及环形散热器,相比现有的环形散热器,均温性更好,具备后期可调整性,能够任意组合形成不同规格的环形散热器,适应不同发热情况的电机,且环形液冷板的制备方法简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铝制环形液冷板,包括,
第一环形液冷板,所述第一环形液冷板为周向非完整的圆柱面形状,第一环形液冷板的圆柱面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环形液冷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上集液室和第一下集液室,第一上集液室和第一下集液室均沿着圆柱面的周向延伸,第一下集液室与第一进液口连通,第一上集液室与第一出液口连通,第一环形液冷板内加工有多条第一介质流道,第一介质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上集液室、第一下集液室连通;
第二环形液冷板,所述第二环形液冷板为周向非完整的圆柱面形状,第二环形液冷板的圆柱面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环形液冷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上集液室和第二下集液室,第二上集液室和第二下集液室均沿着圆柱面的周向延伸,第二进液口与第二下集液室连通,第二出液口与第二上集液室连通,第二上集液室和第二下集液室之间且在第二环形液冷板内设置有至少一条周向流道和多条第二介质流道,周向流道沿着圆柱面的周向延伸,周向流道与第二介质流道连通;
当第二环形液冷板中只有一条周向流道时,沿着圆柱面的轴线方向,按照第二上集液室、第二介质流道、周向流道、第二介质流道和第二下集液室的顺序排列,两端的第二介质流道分别与第二上集液室、第二下集液室连通;
当第二环形液冷板中有多条周向流道时,沿着圆柱面的轴线方向,按照第二上集液室、第二介质流道、第一条周向流道、第二介质流道、第二条周向流道、第二介质流道、……第N条周向流道、第二介质流道和第二下集液室的顺序排列,N为自然数,两端的第二介质流道分别与第二上集液室、第二下集液室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51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样块磁性能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柔性直流调压装置布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