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016285.9 | 申请日: | 202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2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 发明(设计)人: | 晏磊;陈作志;张鹏;杨炳忠;李杰;王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74/00 | 分类号: | A01K74/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高文龙 | 
| 地址: | 510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减少 幼鱼 比例 张网网囊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所述主网囊的前端为开口端,所述主网囊包括前上方网囊、前下方网囊和尾部网囊;所述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所述圆台框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以及连接所述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的连接骨架,所述圆台框嵌入式安装在所述主网囊内;所述尾端骨架在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尾端网片;所述圆台框在水平中心面的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分离网片,所述分离网片水平设置,分离网片的网目数自开口端骨架向尾端骨架逐渐减少。该网囊既能实现小个体鱼虾类的逃逸,又能保证不损失其他经济渔获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捕捞装置,具体是指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
背景技术
张网主要铺设在鱼虾类繁育场所和洄游通道上,属于被动型渔具。因其网目尺寸小、选择性差,造成幼鱼、虾的兼捕和抛弃问题非常严重。
目前,国外已有10多个国家在拖网渔业中强制使用分离栅等选择性装置,而国内对副渔获物的认识不足,选择性装置的研发及使用十分有限,且多用于拖网渔业,用于张网渔业的选择性装置极少。拖网是依靠渔船拖曳网具在海中进行作业,属于主动型渔具。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张网渔业由于流速大小和方向多变,大部分拖网的选择性装置在张网渔业中使用时,会发生网囊旋转的现象,以至于失去效果。
因此,针对张网渔具作业,开发具有高选择性、有效减少幼鱼比例的网囊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该网囊既能实现小个体鱼虾类的逃逸,又能保证不损失其他经济渔获的产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有效减少幼鱼幼虾比例的张网网囊,包括圆柱形的主网囊,所述主网囊的前端为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网囊包括位于网囊前部上方的具有方形网目的前上方网囊、位于网囊前部下方的具有菱形网目的前下方网囊和位于网囊尾部的侧面具有菱形网目的尾部网囊;所述张网网囊还具有圆台框,所述圆台框包括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开口端骨架、竖向设置的圆环形的尾端骨架以及连接所述开口端骨架和尾端骨架的连接骨架,开口端骨架所围的圆面积大于尾端骨架所围的圆面积,所述圆台框嵌入式安装在所述主网囊内,安装后圆台框的开口端骨架位于主网囊的开口处;所述尾端骨架在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尾端网片;所述圆台框在水平中心面的中心区域张拉有一张分离网片,所述分离网片水平设置,分离网片的网目数自开口端骨架向尾端骨架逐渐减少。
在张网作业过程中,通过渔网网身进入主网囊内的鱼和虾在水流作用下逐渐向网囊尾部移动,水平设置的分离网片在水流作用下会产生轻微抖动,并引起水流变化。
当虾感触到水流变化时,会产生向上弹跳的行为习性,而进入圆台上部,部分虾类沿着网囊上部的方形网目继续向后移动,进而小个体虾类就可以从方形网目逃离,部分虾类沿着分离网片继续向后移动,接触尾端网片,或沿着方形网目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或回流沿着方形网目一侧向网身方向移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接触方形网目网囊,从而实现小个体虾类逃逸。
当鱼感触到水流变化后,大部分鱼类会产生下潜的行为习性,而进入圆台下部,部分鱼类沿着网囊下部的菱形网目向后移动,进而小个体鱼类就会从菱形网目逃逸,部分鱼类沿着分离网片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接触尾端网片,或沿着菱形网目一侧继续向后移动,或回流沿着菱形网目向网身方向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接触菱形网目网囊,从而实现小个体鱼类逃逸。
本发明中,所述主网囊还包括位于网囊上部和下部的拉索,所述拉索为聚乙烯绳,直径6mm,长1.5m。
本发明中,所述前上方网囊的方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100目,纵向网目数为216目,网目尺寸为25mm。
本发明中,所述前下方网囊的菱形网目的横向网目数为43目,横向缩结系数为0.837,纵向网目数为141目,网目尺寸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62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