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部原位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016284.4 | 申请日: | 2022-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70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 发明(设计)人: | 谢和平;刘涛;赵治宇;吴一凡;朱亮宇;杨东升;蒋文川;兰铖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25/00 | 分类号: | E21B2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磊 |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随钻成膜 保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部原位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涉及岩石的科学钻探技术领域,包括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部套设有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所述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外套设有取心筒,所述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下部连接有成膜液随钻自触发运移控制机构,所述成膜液随钻自触发运移控制机构下方连接有成膜液原位自聚合固化成膜控制机构。通过设置成膜液原位自聚合固化成膜控制机构,在A液B液释放后能够进行充分的自聚合,保证取心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石的科学钻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深部原位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
背景技术
获取准确反映深部原位地层真实信息的岩心样本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能为深部油气资源准确勘探评估,深部油气资源成因研究,深部微生物生命体科学探索提供指导。然而,现有的常规取心工艺在实施岩心钻取、转移、测试的全过程中,对岩心缺少有效保护。岩心直接接触钻井液或密闭液,难以避免岩心孔隙内物质扩散丢失,将导致岩心分析结果失真,原始微生物消亡,更无法研究深部生命科学的奥秘。因此,需要开发深部原位保质取心技术。通过随钻动态过程中在岩心表面均匀生长一层具备高阻隔性能的致密高分子固态膜,该层膜能保存岩心内易挥发油气组分、保持岩心内部湿度稳定性及原位黑暗无光环境,以真正获取保存深部原位真实状态的岩心样本。
在取心器内空间十分狭小,可用空间十分珍贵。现有技术中有的是通过针筒活塞形式自隔离与自运移成膜液和排液,占据空间大,不便于集成且随钻成膜触发方式是岩心顶面推动自隔离与自运移成膜液的针筒向上运动,进而排出成膜液成膜,此种方式中岩心顶面直接接触针筒,有两个不好的地方:1.实际取心过程中岩心推动针筒阻力很大,如果岩心强度低,容易被直接压碎,导致无法在岩心表面成膜;2.岩心与针筒直接接触处无法覆盖成膜液,会导致顶部面成膜不完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部原位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取心器占用空间大,结构不合理,会发生岩心破碎和覆膜不完整等情况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部原位随钻成膜保质取心装置,包括中心杆,所述中心杆上部套设有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所述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外套设有取心筒,所述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下部连接有成膜液随钻自触发运移控制机构,所述成膜液随钻自触发运移控制机构下方连接有成膜液原位自聚合固化成膜控制机构。
通过设置成膜液原位自聚合固化成膜控制机构,在A液B液释放后能够进行充分的自聚合,保证取心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自隔离与随钻动态运移机构包括两个用于自隔离与自运移成膜液的排管,所述排管上部连接有挤压机构。
通过设置挤压机构和排管,挤压机构能够挤压排管,驱动排管中的A液和B液自运移。
进一步的,所述排管为柔性排管。
通过设置柔性排管,便于对排管内A液与B液进行驱动自运移。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缩径件,所述缩径件与所述取心筒固定连接。
使用时,缩径件在取心筒的带动下向下移动,实现对排管的挤压,不再增加额外的推送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缩径件包括用于压紧排管的紧压段。
通过设置紧压段,能够将排管紧压在中心杆上,避免中心杆与排管产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紧压段下部连接有倾斜段。
通过设置倾斜段,能够减小缩径件受到的阻力,便于驱动A液与B液进行自运移。
进一步的,所述成膜液随钻自触发运移控制机构包括释液流道,所述释液流道将两个所述排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释液流道包括两个竖直流道,两个竖直流道分别与两个排管连通,两个所述竖直流道通过水平流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162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