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5226.1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74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汤佳鹏;李嘉慧;鞠雨晴;朱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4 | 分类号: | A61L15/24;A61L15/20;A61L15/44;D04H1/42;D04H1/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伤口 复原 纳米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Fe2+作为中心原子,以己酮可可碱作为配体,通过(2Z,4Z)‑己‑2,4‑二烯‑1,6‑二醇进行交联包覆,同时掺入释放调节剂和表面活性剂,采用静电纺丝得到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本发明制备的敷料具有加速伤口复原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伤口愈合过程中,由于部分血管和组织的异常增生,可能导致皮肤微循环受阻,皮肤血流量减小,组织缺氧,严重可导致类似萎缩性皮肤病的瘢痕。瘢痕生长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微循环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之一。任何导致周围血管收缩的因素都会危害伤口愈合,例如寒冷、疼痛和惊吓。伤口局部血供微循环差,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且抗感染能力低,即使使用抗生素也难以在局部达到足够浓度。伤口微循环差还可能导致有害细胞因子的释放,造成瘢痕等伤口愈合的不良结果。目前促进循环的药物多数作用较强,副作用也较大,如降低血压和抗凝血等。针对周围血管循环以及局部微循环的药物还不多,因此无法有效通过促进伤口微循环来加速伤口复原。
己酮可可碱是一种扩血管药,可通过降低血液黏度而改善血液流变性,可用于脑部血循环障碍以及外周血循环障碍。但己酮可可碱作为药物时,药理浓度窗口较窄,药物过量后容易引起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药物的过量释出会产生突释现象,药物进入循环引起的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敷料具有加速伤口复原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三氯化铁和己酮可可碱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加入超细铁粉,超声分散后用乙醚萃取,干燥得到Fe2+-己酮可可碱配合物;
S2.将步骤S1制备的Fe2+-己酮可可碱配合物加入DMF中,充分搅拌,再加入(2Z,4Z)-己-2,4-二烯-1,6-二醇和AIBN,密闭后放入反应釜中反应,得到Fe2+-己酮可可碱配位聚合物悬液;
S3.在步骤S2制备的Fe2+-己酮可可碱配位聚合物悬液中加入释放调节剂、表面活性剂和TPU,进行静电纺丝制得促进伤口复原的纳米敷料。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超细铁粉平均粒径为320-500nm。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三氯化铁、己酮可可碱、水和超细铁粉的用量比例为(0.162-0.324)g:(0.835-1.67)g:100ml:(0.56-2.24)g。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Fe2+-己酮可可碱配合物、DMF、(2Z,4Z)-己-2,4-二烯-1,6-二醇和AIBN的用量比例为(0.099-0.204)g:100ml:(1.14-2.28)g:(0.015-0.029)g。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12-28h。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释放调节剂为甘油,橄榄油,角鲨烷按照质量比为10:(2-3):(0.03-0.05)的混合物。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槐糖脂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S3中,所述Fe2+-己酮可可碱配位聚合物悬液、释放调节剂、表面活性剂和TPU的比例为100ml:(0.85-1.46)ml:(0.05-0.08)g:(10-2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5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