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02711.3 | 申请日: | 202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8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明升平;刘维暐;李金;朱文浩;许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A01C1/00;A01G24/12;A01G24/15;A01G24/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山 花卉 绿绒蒿属 植物 低温 萌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本发明针对绿绒蒿属植物首创采用恒定低温萌发技术,通过控制萌发基质组分、含水量特征,有效提高了多种绿绒蒿属植物种子萌发率;采用分层基质配比,保护了土壤‑空气界面处植株生长安全,利用分层基质持水能力差异,促进幼苗根系快速发展,解决了绿绒蒿属植物在种子萌发至长出真叶阶段大量死亡的关键问题,极大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填补了该属植物炼苗关键技术领域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申请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
背景技术
绿绒蒿(Meconopsis)为罂粟科(Papaveraceae)绿绒蒿属植物的总称,大部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少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横断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常生长于海拔2800-5500米的林缘、草甸及流石滩地区。作为云南省“八大名花”之一,因其花朵较大(8-10厘米),花色艳丽(蓝色、紫色、白色、粉色、红色、黄色等),作为著名的观赏高山花卉,价值极高。同时,绿绒蒿属下的毛瓣绿绒蒿(M. torquata)作为传统藏医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止痛等功效,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此外,该属还包括有多种国家保护物种,如久治绿绒蒿(M. barbiseta)、红花绿绒蒿(M.punicea)、毛瓣绿绒蒿等。
早在1903年,英国人Ernest Henry Wilson多次进入横断山区域考察,引种了大量中国本土花卉植物,充实西方园林花卉资源,其中就包括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绿绒蒿属植物,作为广为流传的“喜马拉雅蓝罂粟”更是受到西方植物学家和园林园艺学家的追捧,包括五脉绿绒蒿(M. quintaplinervia)、紫花绿绒蒿(M.violacea)等多种绿绒蒿属植物也相继被引种到西方地区。现今,基于绿绒蒿属植物繁殖、保育以及品种研发在英国爱丁堡植物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杂交品种已用于展示和园林造景。
中国作为绿绒蒿属植物的起源及分布中心,现分布有43种绿绒蒿属植物(全世界共有绿绒蒿属植物54种,Flora of China),然而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工作始终停滞不前。一方面由于绿绒蒿属植物生长环境偏远恶劣,种子及繁殖材料获取困难;另一方面,本属内除了个别相对广布且适应性较强的物种,如刺叶绿绒蒿(M. horridula)、总状绿绒蒿(M.horridula var. racemosa)、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五脉绿绒蒿等以外,其种子萌发困难萌发率极低,且萌发幼苗长成成株过程中死亡率极高。这极大限制了绿绒蒿属植物的栽培种植工作开展,亦影响其资源有效利用。
目前,针对绿绒蒿属植物开展的研究多集中于谱系鉴定与分析、功能基因挖掘、有效成分检定等方面;针对其种子萌发则几乎采用激素调节方式进行,其中多用赤霉素,但此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赤霉素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2)赤霉素在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宜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时期,浓度过高会出现徒长、白化,直到畸形或枯死,浓度过低作用不明显。
从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物种来看,所涉及多为相对广布且适应性较强的少数物种,如总状绿绒蒿、全缘叶绿绒蒿(M. integrifolia)、刺叶绿绒蒿(M. horridula)等,对于狭域分布的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以及高海拔恶劣气候条件下分布的物种研究几乎为空白。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且该方法适用于本属内多数物种。同时,优化其种子萌发条件并降低成本;此外,通过优化炼苗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幼苗成活率,为绿绒蒿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规模化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本发明提供了高山花卉绿绒蒿属植物低温萌发炼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采集与收贮:采集无霉变、虫蛀的绿绒蒿属植物顶端微裂的干燥果荚,获取其种子,进行萌发或干燥收贮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27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道路颜色和行驶方向的车道线拟合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玻璃缺陷分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