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双核加密桥及加解密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0989.7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7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兰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79 | 分类号: | G06F21/79;G06F21/72;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刘宏广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机 接口 sata 加密 解密 传输 方法 | ||
1.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双核加密桥,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总线连接的主机、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第一数据接口、第二数据接口、总控制程序;
所述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包括:
用于接收对外数据接口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加解密处理、以及将已加解密的数据传输至外数据接口的第一内核;
用于接收或传输来自SDRAM的已加解密数据、并与DTCM互相监控的第二内核核;
用于存储数据的SDRAM;
用于存储数据传输完成的标志的DTCM;
第一内核和第二内核共用DTCM和SDRAM;
所述第一内核包括用于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的Crypto Engine;
所述第二内核包括用于发送加解密数据的SATA Host和用于接收加解密数据的SATADevic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双核加密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包括: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和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
所述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Host与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Device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
所述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Device与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Host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双核加密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和所述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分别都有1个SATA Host和1个SATA Device;
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ATA Host与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ATA Device之间通过SATA DMA的方式传输数据;
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ATA Host与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ATA Device之间通过SATA DMA的方式传输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双核加密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接口包括USB/PCIE/GMAC/SATA/SAS接口或其他数据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配置步骤,主机按照定义好的协议下发与数据相关的配置命令:透传或加密或解密;
数据加解密步骤,当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收到配置命令后,待加解密数据通过数据接口进入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第一内核接收到待加解密数据至Crypto Engine,并启动加解密;
数据传输步骤,加解密后的数据存放至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SDRAM,并在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DTCM设置数据存放完成的标志,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第二内核实时监控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DTCM,当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的第二内核的SATAHost接收到数据已接收完成的标志后,将数据传输出SATA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主机接口转SATA桥的加解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核嵌入式处理器模块包括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和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
所述数据传输步骤还包括:
所述第一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Host将数据传输至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二内核中的SATA Device;
所述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ATA Device接收数据并传输至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SDRAM;
所述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DTCM设置数据接收完成标志并通知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一内核;
所述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一内核实时监控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DTCM,当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第一内核接收到数据已接收完成的标志后,将数据传输出第二双核嵌入式处理器的数据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方寸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09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