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频器测试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8272.X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9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朋;王文娟;邢浦旭;赵子昊;耿双利;赵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4 | 分类号: | H04B1/44;H04B1/58;H04B17/10;H04B17/20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秦春芳 |
地址: | 0502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频器 测试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适用于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频器测试装置及方法。该混频器测试装置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射频收发切换模块、本振源模块和控制器,矢量网络分析仪分别与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和射频收发切换模块连接,用于产生中频信号或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或中频信号进行参数测试,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射频收发切换模块、本振源模块分别与待测混频器连接,并分别用于放大或衰减中频信号、放大或衰减射频信号、产生本振信号,控制器分别与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射频收发切换模块和本振源模块连接,用于控制上述模块。本申请提供的混频器测试装置能够提高对混频器的测试稳定性,缩短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频器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通信领域,通信产品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射频通信硬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混频器作为射频通信硬件的关键器件,其线性度决定了变频前后链路的动态范围,变频损耗决定了变频前后链路的增益,杂散决定了发射、接收链路的滤波器的指标要求,由此可知,混频器的线性度、变频损耗和杂散对整机的性能指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混频器参数的测试非常重要。
现有的对混频器参数的测试是利用两个信号源和一台频谱来完成,存在混频器参数受限、测试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测试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频器测试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混频器测试装置及方法存在混频器参数受限、测试不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测试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频器测试装置,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射频收发切换模块、本振源模块和控制器。
矢量网络分析仪的第一端口与中频收发切换模块的第一信号端口连接,第二端口与射频收发切换模块的第四信号端口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用于产生中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参数测试,或,产生射频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中频信号进行参数测试;中频收发切换模块的第二信号端口与待测混频器的中频端口连接,中频收发切换模块用于放大或衰减中频信号;射频收发切换模块的第三信号端口与待测混频器的射频端口连接,射频收发切换模块用于放大或衰减射频信号;本振源模块的输出端口与待测混频器的本振端口连接,本振源模块用于产生本振信号;控制器分别与中频收发切换模块、射频收发切换模块和本振源模块连接,用于控制中频收发切换模块放大或衰减中频信号,和,控制射频收发切换模块放大或衰减射频信号,和,控制本振源模块产生本振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中频收发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一中频开关、第二中频开关、第一功率放大器和第一功率衰减器;第一中频开关的一端与第一信号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中频开关连接,第二中频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二信号端口连接;第一功率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中频开关连接,输入端与第二中频开关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频开关、第二中频开关和第一功率放大器构成中频放大通道,中频放大通道用于放大中频信号;第一中频开关、第二中频开关和第一功率衰减器构成中频衰减通道,中频衰减通道用于衰减中频信号。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射频收发切换模块还包括:第三射频开关、第四射频开关、第二功率放大器、第三功率放大器、第二功率衰减器和第三功率衰减器;第四射频开关的一端与第四信号端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功率衰减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功率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三射频开关连接,第三射频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三信号端口连接;第二功率衰减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射频开关连接,输入端与第三射频开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新华北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82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