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93259.5 | 申请日: | 2022-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55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金敏杰;高世敬;朱振行;范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晶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2 | 分类号: | F27B14/02;F27B14/08;F27B14/1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钱卫国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宿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环保 刚玉 倾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包括:固定平台,其顶部固定连接有冶炼炉,所述冶炼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管道,所述除尘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部件,上料部件,其左端设置于所述冶炼炉的顶部,所述固定平台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接包,所述冶炼炉包括炉底,通过设置冶炼炉,所述炉底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炉壳,所述炉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拖圈,且炉壳的外表面与拖圈的内壁滑动连接,拖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槽,所述出液槽的内壁与拖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涉及倾倒炉领域,现提出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解决上述所提出的传统水循环倾倒炉的热能损失大、升温速率低、粉尘逸散控制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倾倒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
背景技术
CN106017082A公开了一种倾倒式熔化炉,包括由炉体和电控器,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器,电控器控制着炉体,所述电控器的一侧设置有支架,支架的上端设置有转轴,并在转轴的一侧延伸有旋转把手,所述支架的前段设置有便于运输车通行的滑轨,所述运输车上设置有装载容器,在所述炉体与电控器之间连接有循环水冷却机;
在传统能源日益枯竭而新能源发展缓慢的今天,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研发节能环保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使用节能环保设备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改变传统水循环倾倒炉的热能损失大、升温速率低、粉尘逸散控制效果差等缺点,现提出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包括:固定平台,其顶部固定连接有冶炼炉,所述冶炼炉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管道,所述除尘管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除尘部件,上料部件,其左端设置于所述冶炼炉的顶部,所述固定平台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接包;
所述冶炼炉包括炉底,通过设置冶炼炉,可以从原料进入料仓至成品出炉过程均在密闭条件下完成,无冷却循环水,增加炉壁保温隔热层的厚度,减少热量损失,进而解决现有水循环倾倒炉存在的技术问题,所述炉底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利用冶炼炉内部设置的炉衬可以提高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进而减少热量散失,所述连接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炉壳,所述炉壳的外表面设置有拖圈,且炉壳的外表面与拖圈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将炉底设置成球形可以保证最大的强度,且利用冶炼炉上设置的拖圈可以将冶炼炉进行转动,拖圈的外表面设置有出液槽,所述出液槽的内壁与拖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炉底的内部设置有加强筋,利用冶炼炉内部设置的加强筋可以对熔池进行加固,进而保证了冶炼炉的使用效果,且通过采用无水冷却设计,减少热能损失,降低能耗,进而提高了该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的使用效果,且炉底的内壁与加强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强筋的内部设置有熔池,且加强筋的内壁与熔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炉壳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炉衬,且炉壳的内壁与炉衬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料部件包括支腿,通过设置上料部件,可以实现该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的自动上料,进而降低该种自动上料的环保刚玉倾倒炉中人工干预环节,所述支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料箱,利用上料部件内部设置的出料管可以将出料箱中的原料传输到冶炼炉内部,所述出料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闭合部件,利用上料部件内部设置的活动部件可以避免出料管内部残留原料,所述闭合部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出料管,利用上料部件内部设置的闭合部件可以在非工作状态下将出料箱与出料管之间进行隔绝,所述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动部件,且出料管的内壁与活动部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当上料部件开始工作时,利用闭合部件可以将出料管与出料箱之间相互连通,进而将出料箱内部的原料传输到出料管中,之后传输到冶炼炉内部,所述支腿的数量为四个,且支腿的底部与固定平台的顶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晶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晶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932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水虻转化餐厨垃圾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手部放射摄片摆位规范评判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