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方法及其在丁戊橡胶制备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89443.2 | 申请日: | 202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3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光远;胡雁鸣;刘丕博;于琦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F4/54 | 分类号: | C08F4/54;C08F236/06;C08F236/0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房艳萍;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磷酸酯 稀土 催化剂 配置 方法 及其 橡胶 制备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方法及其在丁戊橡胶制备中的应用,该催化剂是由溶液型磷酸酯稀土溶液、给电子体、铝源以及氯源组成的四元稀土催化体系,其中溶液型磷酸酯稀土溶液是由磷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氯化物在非极性溶剂中配置得到,通过加入可选组分的有机氯化物后,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磷酸酯稀土化合物的非极性溶剂溶液的粘度。在保证了催化活性及1,3‑丁二烯及1,3‑异戊二烯共聚合时的顺式插入率同时,能够高效催化丁二烯与异戊二烯共聚合,制备高顺式含量及相对较窄分子量分布的顺丁橡胶,所制备的窄分布丁戊橡胶中丁二烯及异戊二烯结构单元呈无归分布,具有较高的耐低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备丁戊橡胶的催化剂领域,包括一种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工业化意义的稀土催化剂主要为羧酸稀土和磷酸酯稀土体系。前者已经应用于稀土顺丁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后者更具特点,磷酸酯稀土催化体系可在低烷基铝用量下,高活性催化丁二烯聚合,也保证了丁二烯的几何立构规整性。由于烷基铝在体系中不仅起到助催化剂作用,也是链转移剂,因此其用量的降低使得磷酸酯稀土体系更易于制备窄分布聚合物。国外公司加大了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研究力度,并申请了与之相关的多项专利。1978年苏联专利(SU2623341)公开了一种使用二烃基亚磷酸酯与稀土金属配合制备的磷酸酯稀土催化剂,该催化剂可催化双烯烃高顺式选择性聚合且具有较高产率(96%)。1985年日本专利(JP60023406)公开了一种由磷酸酯、稀土金属、有机铝和氯源组成的磷酸酯稀土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特点是可以制备宅分布稀土顺丁橡胶。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专利(CN107522807B)公开了一种应用磷酸酯稀土催化剂合成窄分子量分布高门尼稀土顺丁橡胶的连续聚合方法。
磷酸酯稀土催化剂中,稀土原子(4f轨道)具有的配位不饱和性导致其产生缔合现象,因此其在非极性溶剂中呈“果冻(gel)”状。催化剂中仅约10%的稀土原子能够转化为有效的催化活性中心,导致传统稀土催化体系催化活性偏低,并且结构不均一的活性中心是造成不可控聚合的主要因素。磷酸酯稀土化合物在烷基铝烷基化、氯化物氯化反应作用下可形成均相催化剂,但因“果冻”状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粘度较大,需消耗大量烷基铝及氯化物在长时间下陈化才可制备均相催化剂,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应用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专利(CN107522807B)公开了一种制备稀土顺丁橡胶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通过氢化烷基铝对磷酸酯稀土的烷基化作用来改善溶液粘度,促进稀土活性中心在非极性溶液中的解缔合,制备出高门尼,较窄分布的稀土顺丁橡胶。然而该种方法是在催化剂烷基化过程中,使用氢化烷基铝代替烷基铝对稀土元素的作用促进磷酸酯稀土化合物的溶解,虽然能够减少陈化时间及铝源用量,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磷酸酯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而不能够解决磷酸酯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输、储存以及计量难的问题。
研制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可解决磷酸酯稀土固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由于配位不饱和而引起的缔合问题,即磷酸酯稀土化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时间长、溶解不完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方法及其在丁戊橡胶制备中的应用,通过向磷酸酯稀土化合物中引入有机氯化物配置成溶液型稀土化合物溶液后,再用该稀土溶液进行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所得的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在保证高选择性催化1,3-丁二烯及1,3-异戊二烯共聚合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于此同时所制备的窄分布丁戊橡胶中丁二烯及异戊二烯结构单元呈无归分布,具有较高的耐低温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液型磷酸酯稀土催化剂的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向干燥处理的陈化瓶中依次加入溶液型磷酸酯稀土溶液、给电子体以及铝源,于30~60摄氏度陈化5~15分钟形成均相透明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9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