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HBP的双特异性抗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980889.9 | 申请日: | 2022-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59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肖秀孝;刘鹏飞;郑长龙;赵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K16/46 | 分类号: | C07K16/46;C07K16/18;C12N15/85;G01N33/68;A61K39/395;A61P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俞牡丹 |
| 地址: | 101200 北京市平谷区中关村科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hbp 特异性 抗体 | ||
本发明公开了结合HBP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变体、或其功能性片段,包括:scFv1区,scFv1的VH CDR1、CDR2和CDR3的分别为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cFv1的VL 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4‑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cFv2区,scFv2的VH 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cFv2的VL CDR1、CDR2和CDR3分别为SEQ ID NO:10‑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与两个联用的HBP单抗相比,能够更加灵敏的识别HBP抗原;还公开了与之相关的基因、重组载体、药物和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结合HBP的双特异性抗体。
背景技术
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也被称为天青杀素(Azurocidin)或阳离子抗菌蛋白(CAP37),是一种具有杀菌功能和趋化特性的多功能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的分泌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中。HBP是细菌感染最早升高的标志物,当发生感染时,细菌侵入血管内,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HBP,血浆中HBP含量升高。HBP通过其自身较强的正电荷,改变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诱发血浆渗漏与组织水肿(炎症反应的特征性表现)。另外HBP激活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活(TNF-细)、γ、干扰素(INF-细)等炎性介质,进而增强机体对感染或损伤的免疫反应。与其他传统感染指标如PCT、CRP、IL-6、白细胞数量等相比,HBP的感染变化出现早,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检出率等综合指征显著优于其他感染指标。动态监测血浆HBP浓度,可用于评估脓毒症的严重程度,预测严重感染患者休克风险、脓毒症患者心搏骤停风险等。对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尽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示意义。HBP参考值:正常值:10ng/mL;一般感染:20~30ng/mL;严重感染:100~1000ng/mL;病危:1000ng/mL。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是单分子抗体,其兼备两个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可以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其可以在一个抗原上,也可以在不同的抗原上。双特异性抗体广泛用于临床诊断、影像、疾病预防和肿瘤免疫治疗。目前,双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主要有三种方法:体细胞杂交瘤法(Somatic Hybridization)、化学偶联法(Chemical Conjugation)和基因重组法(Recombinant Bispecific AntibodyMolecules),其中基因重组法发展最快,也最常用。基因重组法又分为四种策略:仅基于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在IgG或IgG片段上融合第二个抗原结合位点、利用不对称的免疫球蛋白恒定区组成异源二聚体和利用非免疫球蛋白序列组成异源二聚体结构。
目前常使用多抗、单抗或2个单抗的混合物来检测抗原,此种检测灵敏度弱,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HBP的双特异性抗体,与两个联用的HBP单抗相比,其能够更加灵敏的识别HBP抗原。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发明提供了结合HBP的双特异性抗体或其变体、或其功能性片段,包括:scFv1区,所述scFv1的VH CDR1、CDR2和CDR3分别具有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scFv1的VL CDR1、CDR2和CDR3分别具有SEQ IDNO:4-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scFv2区,所述scFv2的VH CDR1、CDR2和CDR3分别具有SEQ IDNO:7-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所述scFv2的VL CDR1、CDR2和CDR3分别具有SEQ ID NO:10-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08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Cu-Sn-Fe-Ni系铜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