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870.2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6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叔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N5/225;H04N7/18;G06V40/16;G06K17/00;G07C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南霆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子 标识 探测仪 管网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多个电子标识探测仪(1)和与所述多个电子标识探测仪(1)无线通信的后台服务器(2),所述电子标识探测仪(1)包括处理模块(11)和与处理模块(11)电性连接的显示模块(12)、拍照模块(13)、无线通讯模块(14)、定位模块(15)、人脸识别模块(16)、轨迹分析模块(17)、任务处理模块(18)、RFID读写模块(19),其中:
所述处理模块(11)控制显示模块(12)、拍照模块(13)、无线通讯模块(14)、定位模块(15)、人脸识别模块(16)、轨迹分析模块(17)、任务处理模块(18)、RFID读写模块(19)工作,实现电子标识探测仪(1)与后台服务器(2)的通信,接收后台服务器(2)下发的巡线任务;
所述显示模块(12)用于巡线界面展示,包括展示巡线人员的人脸特征、巡线轨迹、巡线任务、关键点位的电子标识信息以及巡线任务信息记录的交互界面;
所述拍照模块(13)用于巡线任务开始及巡线过程中对人脸的拍摄,以及对巡线任务关键位置的拍照记录;
所述无线通讯模块(14)用于所述电子标识探测仪(1)与所述后台服务器(2)的无线通信,接收巡线任务,上传照片、运动轨迹、文件和巡线人员身份确认信息;
所述定位模块(15)实现定位巡线过程中电子标识探测仪(1)的位置信息;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16)实现巡线任务过程中通过人脸识别对巡线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
所述轨迹分析模块(17)实现对人员运行轨迹的分析;
所述任务处理模块(18)实现对巡线任务下发、巡线任务接收、巡线任务处置,巡线任务处置包括电子标识点位探测的记录、拍照记录、文档记录;
所述RFID读写模块(19),用于读取巡线管道上的电子标识点位信息,所述电子标识点位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管径、埋深、材质、铺设日期信息;
所述后台服务器(2)用来接收所述电子标识探测仪(1)的运行轨迹分析结果、人脸识别结果、电子标识点位信息,另外实现巡线任务的下发,将巡线任务的位置信息和装置编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标识探测仪(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11)为ARM处理器、DSP处理器、FPGA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14)采用以下通讯协议中的一种:WIFI、4G、5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模块(15)采用北斗模块或者GPS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模块(16)为人脸识别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读写模块(19)为RFID读写器芯片。
7.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巡线任务下发流程和巡线任务处置流程,其中:
所述巡线任务下发流程,首先创建巡线任务,选择巡线点位,选择巡线人员,将巡线任务下发;
所述巡线任务处置流程中,巡线人员接到巡线任务后,依据巡线点位进行巡线,其中:首先通过人脸识别模块判定巡线人员的身份;在关键点位巡线时,人脸识别模块自动捕捉人脸图像,自动检测巡线人员身份信息;定位模块持续进行人员定位,轨迹分析模块对运动轨迹进行分析,判断轨迹是否与巡线任务重合,且记录在巡线关键点位的停留时间,以此来判定巡线人员是否完整巡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标识探测仪的管网巡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关键点位巡线时,还对关键点位进行拍摄,上传图片和文字到后台服务器,记录巡线任务的关键点位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未经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8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