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79532.9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86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峰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10 | 分类号: | C22C21/10;C22C1/02;C22F1/053;B05D7/1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夏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3 | 代理人: | 张经纶 |
地址: | 225805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托盘 高强 铝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所述铝合金型材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组成:Zn:6~7.5%、Mg:2~3.2%、Cu:1.5~2.5%、Cr:0.1~0.25%、Mn:0.3~0.5%、Ti:0.2~0.3%、Fe:0.3~0.5%、Si:0.3~0.5%、Ni:0.1~0.2%、Li:0.1~0.15%、余量为Al。本发明通过加入Ti金属,可以提高整体的机械性能,通过加入Ni金属,可以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通过加入Li金属,可以改善合金弹性,且可以保证合金在淬火和人工时效后硬化效果显著,在生产过程中,在铝合金型材的表面喷涂上氟碳漆,可以提高抗耐腐蚀性和抗裂性,所以可以使铝型材的使用寿命变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石油资源越来越少,以及为了保护环境,现在很多国家都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目前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电动汽车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整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都是安装在超硬铝合金托盘上的,因为超硬铝合金托盘的强度较高,且质量较轻,所以有利于减轻整车质量,从而可以降低能耗,但是目前超硬铝合金托盘的抗腐蚀性能和断裂韧性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所述铝合金型材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化学组分组成:Zn:6~7.5%、Mg:2~3.2%、Cu:1.5~2.5%、Cr:0.1~0.25%、Mn:0.3~0.5%、Ti:0.2~0.3%、Fe:0.3~0.5%、Si:0.3~0.5%、Ni:0.1~0.2%、Li:0.1~0.15%、余量为Al。
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高强铝合金型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各组分的原料配比,准确称取所需的原料待用;
S2:将S1中配好的原料加入熔炼炉内进行熔炼,熔融成均匀的熔体;
S3:将S2中熔融的熔体进行扒渣处理,然后往其中投放适量的精炼剂,精炼后,再进行扒渣处理,然后静置适当时间;
S4:将S3中静置适当时间后的熔体进行过滤处理,去除熔体中的杂质,然后将过滤后的熔体铸造成铝合金铸锭,再然后将铸造后的铝合金铸锭放入均热炉内进行均匀化处理;
S5:将S4中均匀化处理后的铝合金铸锭进行加热,然后将其放入到模具内,并使用挤压设备将其挤压成型,然后对成型后的铝合金型材进行淬火;
S6:将S5中淬火后的铝合金型材放置适当时间后,对其进行人工时效处理适当时间,最后将铝型材冷却至室温;
S7:将S6中冷却至室温后的铝型材进行锯切和打磨,使其形状规整,表面光滑,然后对其进行清洗和烘干;
S8:将S7中清洗烘干后的铝合金型材进行耐腐蚀漆喷涂。
进一步地,所述S1中的熔炼温度为750~800℃、熔炼时间为4.5~5.5h。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均热炉的加热温度为570~600℃,保温时间为8~10h,然后先风冷后水冷。
进一步地,所述S6中的人工时效处理温度为120~240℃,保温时间为9~10h。
进一步地,所述S8中采用的耐腐蚀漆为氟碳漆。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峰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峰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95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